邹衍:忠诚的“大警卫员”

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4-01-07 09:43

邹衍,原名邹衍桃,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学员、宣传员、通信员、警卫员、青年干事、班长、副科长、科长、局长等职,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多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学员、组织干事、保安处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支队副政治委员兼团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牡丹江军区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等职,先后参加了上党、辽沈、平津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公安纵队政治委员兼公安第一师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公安部队副政治委员、公安干部学校政治委员,沈阳军区装甲兵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邹衍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22年4月1日在沈阳逝世,享年107岁。

邹衍:忠诚的“大警卫员”

■张元

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是新中国第一支人民公安武装,是为适应保卫党中央、保卫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保卫首都需要而组建的,后来整编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该纵队建制时间虽然不长,却在警卫史上留下了光辉一笔,毛泽东称“有了你们,我们就放心了”。邹衍是纵队的第一任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尽心竭力,忠诚担当,做到了对党和人民绝对负责,可以说是党中央忠诚的“大警卫员”。

解决“思想转弯”问题

1949年8月31日,中央军委命令成立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辖第1师、第2师),邹衍被任命为纵队政治委员兼第1师政治委员。作为政委,他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由此催生部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工作热情自然就带动起来。

部队刚调整转隶时,许多指战员因为不能参加南下作战而感到遗憾,有的认为警卫工作相比作战任务“低人一等”。还有的在执勤一段时间后,产生了居功自傲、和平松懈的思想,以“走过京,闯过卫,天安门前摆过队”自居,甚至与地方比待遇,想解甲归田等。邹衍始终关注部队人员的思想状况,认为部队中产生这些问题对完成任务是十分不利的,对于一支担负保卫党中央重任的警卫部队来说有些问题更是严重的。针对这种情况,邹衍等领导在师党委会上提出“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是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的口号,并立即布置部队进行广泛教育。他和纵队领导指示部队反复学习党的城市工作政策,正确看待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深入学习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和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进一步树立人民解放军永远是战斗队的思想;请朱德总司令亲临检阅纵队作指示鼓士气。通过一系列教育,广大指战员实现了思想上大转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警惕性投入警卫工作。

中央纵队成立后还受领了一项特殊任务,就是疏浚中南海。在此之前,中南海已有上百年没有进行清淤疏浚了,并且缺少现代化的大型设备,要求纵队50天内完成污水排净和十几万立方污泥清运,任务非常繁重。由作战到警卫,由警卫到施工,又一次面临思想转弯的问题。邹衍作为中南海清淤工程指挥部总指挥,要求将清淤工作作为改善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生活环境、提升首都环境质量的重要任务去动员部署,提高官兵的思想认识。开工之前,他要求师团两级分别召开动员大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工程期间,他想方设法激发官兵的革命斗志和热情。为此,出版了《疏海快报》,各连队创办黑板报,工地广播站随时宣传上级指示,纵队政治部组织师文艺队到工地演出,各单位还适时开展劳动竞赛和争当突击手活动,仅用20天时间就提前完成任务,得到上级工程指挥部门的充分赞扬。

“忠心耿耿,其笨如牛”

公安部长罗瑞卿后来评价警卫工作“忠心耿耿,其笨如牛”。“忠心耿耿”是中央纵队的灵魂,忠实可靠是对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其笨如牛”表达了做警卫工作的严谨细致,不折不扣。邹衍作为纵队政委,率先垂范,带领纵队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

接护党中央、毛泽东进驻北平中,邹衍研究部署警卫方案,细致检查警卫工作甚至每一个细节。中央警备团入城的头3个月中,大多数分队干部、战士不曾脱衣睡觉。有的警卫目标,一个人一夜要站两三次岗,有的甚至彻夜站岗,有的吃饭都换不下岗来。护卫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专列中,邹衍要求想尽一切办法调查了解铁路情况,沿着路基一米一米地搜查爆炸物,亲自乘压道车沿途检查。有些战士对桥梁检查一遍不放心,不畏寒冷,一次一次地下到水里反复进行检查。有的战士连续执勤12小时,不松懈不叫苦不抱怨。警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时,邹衍等纵队领导始终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第一时间召开纵队党委扩大会进行部署,命令全纵队立即进入一级戒备,干部不离岗战士不离枪,防止暗藏敌人乘机破坏。仅在西郊即协同公安机关查获逮捕反革命分子7名,发现嫌疑分子36名,搜缴隐匿枪支23支、手榴弹10枚。

警卫开国大典中,邹衍与纵队领导亲自勘察地形选定制高点,布置警卫哨,对每个值勤点逐一认真检查,反复叮嘱指战员要提高警惕,恪尽职守,绝不允许出现任何纰漏和闪失。在天安门城楼、天安门广场,市区、郊区上千个哨位上,警卫战士们高度警惕,连续奋战十几个小时,胜利完成开国大典的保卫工作。此外,纵队还圆满完成了保卫香山、警卫国共和谈代表团、保卫第一个国庆节等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毛泽东、朱德还分别为2师的《士兵报》、1师的《战卫报》题写了报头。

建设“全国公安部队的模范”

中央纵队在全社会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邹衍严明部队纪律,要求部队树立文明之师、爱民之师的良好形象。

部队入城后,邹衍要求纵队尽快熟悉北平地区的情况,适应城市警卫工作的要求,在执行警戒、巡逻任务时要有尊重市民的意识。同时开展执勤业务大练兵,掌握各种执行勤务的技能,更好地融入大城市。在警卫毛泽东西苑机场阅兵时,为了不影响老百姓的正常生活,邹衍与纵队司令员研究后改变了警卫工作中一些严苛做法,减少公开站岗巡逻的武装人员,增加了一线便衣力量,贯彻内紧外松的原则,圆满完成警卫任务。在疏浚中南海任务时,邹衍等领导指示部队不给群众添麻烦。当时,清淤部队挤住在仓库、棚子、过道、破庙里,却婉拒了老百姓让住家里的请求;战士们宁可顿顿吃咸菜干菜,也不到市场上同老百姓争买青菜;为了早出工晚收工不影响附近居民休息,各连队都改变了过去吹哨集合、列队报数的做法,早上起床尽量不开灯,洗脸吃饭不说话,拿放工具动作轻,列队走路脚步轻,部队的这种高度自律得到了北京市政府和各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被公安部视为“全国公安部队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