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军报庆祝建党百年特刊|伟大革命启新航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古琳晖 责任编辑:杨红
2021-05-18 06:23:01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

伟大革命启新航

■古琳晖

1976年10月6日,一次大快人心的重大行动,貌似波澜不惊地进行。当天晚上,华国锋、叶剑英等同志代表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四人帮”。

据邓小平的女儿邓榕回忆,10月7日,她的丈夫贺平得知这个消息后,特地赶到邓小平住处。大家是在紧闭房门、厕所里放开自来水的状态下,听这个“传达”的。“父亲耳朵不好,流水声音又太大,经常因为没听清而再问一句……他手中拿着的烟头轻微地颤动着。”

这一刻,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一场伟大革命即将到来。

初心使命新叩问

十年内乱之后,中国这艘巨轮将驶向何方?

每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人都心怀期盼。后来被称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邓小平,也陷入了深深思考。一连串的叩问,随着这位伟人思考的步步深入而连连抛出。

1978年3月10日,邓小平在出席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发言时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总是要表现它的优越性嘛。它比资本主义好在哪里?每个人平均六百几十斤粮食,好多人饭都不够吃,28年只搞了2300万吨钢,能叫社会主义优越性吗?

9月16日,邓小平在东北三省视察时说:“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

那一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仅有367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85元。布票、粮票、油票……各种生产必需品的票证是当时短缺经济的真实写照,街头整齐划一的蓝白灰着装,更反映出人们物质生活的匮乏。

面对此情此景,邓小平语重心长地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深深忧思的叩问,字字千钧的回答,深刻地说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正因为我们党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才能够使改革开放获得不竭力量。无论环境条件如何变化,无论改革开放怎样深化,始终不变的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改革开放在深深扎根人民中固本浚源、澎湃向前。

拨云见日驱迷雾

思想的闪电,总是走在变革的雷鸣之前。

1978年5月11日,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在《光明日报》公开发表。文章鲜明地提出,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迅速在全党全社会展开。这场深刻而广泛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坚冰破除,迷雾驱散,一个指引新航向、开启新航程的转折时刻终于到来。1978年12月18日,星期一,北京瑞雪纷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西宾馆开幕。

此前,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长达36天的工作会议。会议围绕真理标准问题展开了思想交锋,要求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呼声更为强烈。会上,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振聋发聩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篇讲话,是解放思想、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后来出版的《邓小平文选》收入这篇讲话时,作了这样一个注释:“邓小平同志的这个讲话实际上是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由于有了中央工作会议的充分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各项议题进行得顺理成章,会议只进行了5天即告闭幕。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充分显示了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改革开放正是在“思想的转弯”之后实现“历史的转折”,从在思想迷雾中徘徊前进,到在思想解放中飞速发展,“中华号”巨轮一路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弄潮儿向潮头立

就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那个冬天,远在千里之外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们在一份没有标点符号的“生死状”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偷偷分田到户,把属于集体的土地分给农民个人去耕种。这份后来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大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

小岗村包干到户,一度争议很大,关键时刻,邓小平旗帜鲜明地表示了支持。此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命名的农村改革迅速推向全国,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许多地方一年即见成效,粮食产量明显提高。

在借鉴农村改革中扩大生产和经营自主权经验的基础上,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在全国推开。继之,城市改革又逐步推向经济责任制方向,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渐次展开,所有制结构的改革也开始进行。

改革由浅入深,艰难跋涉,闯激流,过险滩,每推进一步,都需要在风浪中搏击。

阳光总在风雨后。到1987年,乡镇企业产值达到4764亿元,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带来了农村经济的一个历史性变化;全国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有的企业还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革尝试,给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回顾这段历程,思想解放的闸门打开了,改革的大潮奔涌而来;政策束缚的樊笼破除了,改革的活力竞相迸发。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做改革的弄潮儿”成为那个年代最响亮的口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这样在党和人民群众的创造中,开始一步一步坚定前行。

在改革大潮中,我们党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既鼓励大胆试、大胆闯,又坚持实事求是、善作善成。

杀出一条血路来

改革与开放,是“第二次革命”的双重变奏,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在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对外开放逐步展开。

1978年10月,邓小平在会见联邦德国新闻代表团时,第一次明确使用了“开放”一词。这次谈话,后来被媒体解读为“下定了对外开放的决心”。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对外开放富有特色的重要形式。

1979年4月,到北京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必要的自主权;允许在毗邻港澳的深圳、珠海和侨乡汕头市兴办出口加工区。福建省委也提出类似的设想,中央对此表示支持。关于如何命名这几处实行特殊政策的地区,邓小平说,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说干就干,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7月20日,在当年林则徐、关天培抗击英国侵略者的炮台下,随着轰鸣的开山炮隆隆作响,中国经济特区的发轫地——蛇口工业区诞生了。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决定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

在中央决策的推动下,来自四面八方的特区建设者披荆斩棘、艰苦创业,以拓荒牛的精神,大胆地试,勇敢地闯,拼命地干,将昔日落后的边陲小镇、荒滩渔村,建设成为生机勃勃的崭新城市,使之成为“对外政策的窗口”,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

从小岗破冰到深圳兴涛,我们党既坚持在立足国情中探索发展道路,又注重在放眼世界中把握时代潮流,打开国门搞建设,坚持开放优先,以开放促改革,演绎了一曲雄浑壮阔的时代交响乐。今日中国之改革,将以更宽广的视野博采众长;今日中国之开放,将以更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咬定青山不放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其核心在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党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敢于直面矛盾问题,科学回答时代之问,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响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而崭新的命题,凝结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心血,成为指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从十二大到十三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迫切需要党对许多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作出明确回答。为此,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概括起来说,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实践证明,这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沿着这条正确路线,锚定这个鲜明主题,改革开放的方向越来越清晰,道路越走越宽广。然而,在改革大潮中搏击的“中华号”巨轮,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也会遭遇暗礁险滩。面对复杂国内形势和国际风云变幻,有人对社会主义前途缺乏信心,也有人对改革开放产生怀疑,提出姓“社”还是姓“资”的疑问。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88岁高龄的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这些坚定的话语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驱散了笼罩在神州大地的阴霾,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40多年前改革开放启新航,义无反顾劈波斩浪、勇往直前,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回首改革开放的壮阔历程,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前进的道路上,围绕着“改不改”“往哪改”“怎么改”等重大问题,我们不断排除各种噪音杂音的干扰,认识更加一致,回答更加有力,步伐更加铿锵——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这条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作者系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