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军史撷珍丨郭兴福教学法的发现与推广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赵延垒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2-11-27 07:27:01

郭兴福教学法的发现与推广

■赵延垒

训练中,郭兴福(左三)带领战士们苦练基本功。 资料图片

从1959年底开始,随着新的训练方针、原则的确立及条令条例的颁布,全军军事训练有了新的标准和依据。为了抓好军事训练,部队各级领导深入基层、言传身教,注意发现和培养典型,促进了军事训练的蓬勃开展。郭兴福教学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其推广和普及又将全军群众性练兵运动推向了高潮。

1961年,原南京军区第12军军长李德生带领工作组在第34师第100团第2连蹲点,了解训练情况。针对部队战术技术训练存在的模式化、走过场问题,李德生决定对单兵、小组、班战术训练进行改革试验,并指定有训练和实战经验的干部任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试验,成效初现。

四五月间,第12军召开具有实战经验的营以上主官现场会,对第2连3个战术示范小组进行评教评学,认为副连长郭兴福采用的小组战术教学法较为突出。这一教学法汲取了班战术和单兵战术教学的优点,教得比较活、比较细,战士易学肯练。李德生决定把郭兴福作为典型加以重点培养。在军领导和有关部门帮助下,郭兴福总结形成一套新的教学训练方法——把练技术、练战术和做思想工作结合起来,力争让训练实现“练精训活”。

8月,原总参军训部主办的《军训通讯》杂志派出工作人员,现场观看郭兴福的汇报作业。工作人员对这套教学训练方法十分赞赏,提议将其称为郭兴福教学法。10月2日,《军训通讯》出增刊介绍了郭兴福教学法。

1962年3月,原南京军区司令部、政治部联合发出《认真学习广泛宣传郭兴福教学法的通知》,引导军区部队迅速掀起学习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的热潮,在训练中培养自己的“郭兴福”。

1963年开始,经原总参谋部安排,郭兴福教学小组先后到广州、武汉、沈阳等地部队进行了数十场汇报表演,进一步扩大了影响。

10月10日至19日,原南京军区在镇江组织战术技术现场会。原总参谋部的《军训简报》对其做了报道,引起时任中央军委军事训练和军事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叶剑英的关注。12月24日,在全军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现场会上,叶剑英观看了郭兴福教学法8个课目的演示,并发表了讲话,高度赞扬郭兴福教学法是一个创造,是一个好方法。27日,叶剑英正式向中央军委呈报了《建议军委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的报告。

报告中说,郭兴福的教学方法是对我军传统的练兵方法的继承和发扬,是领导培养、群众支持和他个人努力的结果。报告还谈到,归纳起来,郭兴福教学方法有几个突出的特点:第一,善于在教学中抓思想,充分调动战士练兵的积极性,并能够发扬教学民主,集中群众智慧,实行官兵相互教,评教评学;第二,把练技术、练战术、练思想、练作风紧密结合在一起,把兵练得思想红、作风硬、技术精、战术活,而且身强力壮,一个个都像小老虎一样;第三,采取由简到繁、由分到合、情况诱导、正误对比的方法,逐步加深认识,掌握要领;第四,把言教与身教、苦练与巧练结合起来,使战士百听不厌,百练不倦;第五,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循循善诱,耐心说服。上述方法不仅适合于部队,而且适合于学校;不仅适合步兵,而且适合各军兵种,建议军委发一个指示,在全军中加以推广。

毛泽东仔细阅读了这一报告,在“一个个都像小老虎”下面重重地画了一条红杠,批示称赞:“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并指出,郭兴福教学法“不仅是对传统练兵的恢复,而且还有发展”。

1964年1月3日,中央军委发出《全军应立即掀起学习郭兴福教学方法的运动》的指示,号召全军立即行动起来,把军事训练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2月,原总政治部发出《关于推广宣传郭兴福教学方法的指示》,提出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具体指导,确保郭兴福教学法在本单位生根发芽,推广郭兴福教学法要结合创造“四好连队”运动来进行,培养更多的神枪手、神炮手和技术能手。

自此,全军部队掀起了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活动热潮,全军1.9万余名军师团级领导干部和机关人员深入基层,宣传郭兴福教学法,积极培养郭兴福式教练员和试点分队。

随着各军区、各军兵种、各军事院校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不断深入,全军形成了一个比、学、赶、帮、超的群众性练兵热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64年4月,全军共培养出郭兴福式分队7105个,郭兴福式基层干部和班长1万余人,战术、技术等课目单项接近或达到四会(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工作)水平的基层干部,约占总数的10%。5月,《连队基础训练方法二十条》经中央军委批准颁发执行,对进一步普及郭兴福教学法,持续推动全军连队基础训练和促进群众性练兵热潮起到重要指导作用。为了检验训练效果,从当年夏季开始,各总部、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分别组织了大比武,同时选拔尖子选手,准备参加全军比武。

通过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大抓军事训练,全军部队培养了一大批神枪手、神炮手和技术能手,以及“四会”训练骨干,探索出一套适合人民军队实际情况的正规化军事训练的路子,促进了全军部队训练质量以及战斗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