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教育:新时代须有新解法
■冯 毅 庞双双 刘程
随机教育,是基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常用形式,不易受时间、地点等客观条件限制。“三五分钟不嫌短,三言两语不嫌少,站着走着都能讲。”基层带兵人常说,随机教育突出地体现在一个“快”字、一个“活”字上。
战争年代,我军常常是“一边走路一边鼓动,一面作战一面宣传”。当前,部队处于实战训练攻坚期、练兵备战关键期,训练强度大、任务转换快、安全压力重,这就要求基层带兵人必须具备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硬能力。
如何抓好随机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部队战斗力建设,是每一名基层带兵人面对的老命题,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随机教育不是“随意教育”
从连部“摔门”而出,南疆军区某合成团五连中士宋彦成心中满是委屈。这位身高近1米9的大汉,此时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事情的起因是不久前的一次手机检查。指导员成广杰发现几名战友手机中存在金额较大的转账记录,接收人都指向了同一个人——宋彦成。联想到近期上级通报的几起网络赌博问题以及宋彦成有喜好打牌的兴趣,成广杰悄悄留了个心眼。
果然,那几天成广杰从宋彦成身上发现了不少“端倪”:频繁申请使用手机并避着身边的人,白天工作劲头不足有点没精打采……
于是,成广杰“约谈”宋彦成。
这让宋彦成既委屈又郁闷。原来,宋彦成家中突发变故,只好向战友借钱以渡过难关,使用手机避开大家是因为不好意思,没精神是因为整夜失眠……
话虽然说开了,成广杰也向宋彦成郑重道歉,但心中扎下的刺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消痛”的。那段时间,两人见面总有些尴尬。
教育不对路让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过度的关心同样会带来烦恼。装步一连指导员邹刚就遇到了这样的事。
下士李江一直有个“军校梦”,一段时间几乎每天挑灯夜战复习。摸底成绩一直不错的他,正式考试时却发挥失常,榜上无名。
为避免李江产生思想问题,邹刚隔三岔五找他聊天谈心,不时拿一些身边的优秀士兵典型勉励他,还利用晚点名等时机鼓励他。
过度的重视让李江感到不自在。一天深夜,他敲开了邹刚的门。“指导员,你这样反而让我压力很大,请不要再关注我了。”李江的话让邹刚愣住了。“自己一片好心,没承想李江却不领情。”邹刚不明白,是现在的兵越来越不好带了,还是教育方法有问题?
一边是不走心的提醒教育,一边是主观臆断的过度关心。火力营教导员杜汉堂分析了两者的共性问题:不加以了解、凭主观经验随意开展教育,看似是为官兵着想,实则“伤”了官兵的心。
该团政治工作处围绕随机教育开展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的基层带兵人一味采取“我讲你听”的方式,不注重了解官兵需求,难以引起情感共鸣;有的一味说理,不关注和解决实际困难,把思想工作做虚了;有的讲道理就像“喊口号”,动辄就是“正确对待”“提高认识”,调子高、内容空、形式死板。
拿到调查问卷分析结果,该团政治工作处主任金鑫表达了他的担忧:当前有的随机教育太随意,有时效果适得其反。
金鑫曾利用晚点名时机上门旁听4个连队对时事热点开展随机教育,有的几句话就点到了要害,或引导或警示,教育效果很好;有的迟迟难以进入正题,自己讲得口若悬河,官兵听得云里雾里。“随机教育一旦离题太远,换作是我,也听不进去。”金鑫说。
随意的背后,是“不在线上”的教育能力
火力营教导员杜汉堂发现,一些时候,某些连排干部并没有给予随机教育应有的重视——有的认为随机教育随便采取什么方式都可以;有的认为随机教育解决的都是一些小问题,少搞也影响不大……
对随机教育的片面认识,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基层连队随机教育的开展成效。
临近退伍季,支援保障连指导员张涛发现四级军士长李德宏的工作状态低迷——身为装甲技师的他,自从研究起了退役政策,对工作似乎就不再那么上心了。
按照以往,张涛会通过个别谈心加之深度解读退役政策来解决问题。由于当时训练任务重,张涛选择了将所有今年满服役期的士兵集合起来统一教育。
让张涛没想到的是,李德宏被他口中的“某些老士官”激怒了。李德宏觉得,指导员很不给面子,为连队辛辛苦苦16年,临退伍被立为“反面典型”。其他战友也面面相觑,没搞懂指导员这样是要做什么……
“一些连排干部对随机教育时机和内容把控不妥。”杜汉堂说,“有时上午发生的事情,他们会拖到晚点名讲,或者一周的问题‘攒’到周末一起讲。虽然准备比较充分,但是错过最佳时机,官兵对问题的认知程度会大打折扣。”
“随意”的背后,是“不在线上”的教育能力。杜汉堂发现,一些基层带兵人出现“经历倒挂”的情况——相较于新时代官兵入伍前的丰富社会阅历,不少基层军官的成长经历相对简单。
工程防化连指导员王冬晨对此深有体会。他高中毕业后考入军校,然后来到部队任职。
前段时间,某款新潮购物软件在连队里悄然兴起,随之而来的攀比风一度让王冬晨很是警惕。一天晚点名,他围绕消费观开展了一场随机教育。没想到的是,当天晚上查铺时,他就听到了一些战友不同的看法。
“都什么年代了还讲这些,我自己的津贴,怎么用是我的自由。”这话落在耳里,王冬晨很不是滋味。他想当场辩驳,却一时不知怎么说,只好作罢。
其实,王冬晨是团里公认的教育好手,他的授课多次被团里评为“精品教案”。他拿大课辅导和随机教育作比较:大课教育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即使面对自己不熟悉的内容,只要资料充足,或向有经验的战友请教,授课目的都基本能达到;而随机教育则突出时间上的“快”和时机上的“准”,多数时候会陷入讲不准的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