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军人修养丨为人民扛枪 为人民打仗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尹义高 责任编辑:刘秋丽
2023-08-01 06:38:11

为人民扛枪 为人民打仗

■尹义高

●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时刻把人民放在心头,永远做人民子弟兵

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推进强军事业,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一文中,习主席深刻阐明人民军队与人民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密切联系,强调:“全军要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牢记为人民扛枪、为人民打仗的神圣职责,坚决保卫人民和平劳动和生活。”习主席这一重要论述,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我们坚定人民立场,践行根本宗旨,履行使命职责,推进强军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为谁扛枪、为谁打仗是军队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作为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我军自诞生以来,就把一切为了人民写在鲜红的战旗上、装在官兵的心坎里。为了掩护根据地人民群众安全转移,82名勇士在刘老庄村与数十倍于己的敌军殊死搏斗;为了把上海完整地交到当家作主的人民手中,解放军只使用轻武器作战,喊着“为了人民,愿作胜利前的最后一批牺牲者”的口号冲锋陷阵;为了抢救汶川地震灾区人民的生命,空降兵15名勇士从近5000米高空舍命跳下……90多年来,人民军队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重于一切,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用生命、热血和忠诚书写了为人民打天下、为人民守安宁的壮丽华章。习主席曾深刻指出:“人民军队始终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完全彻底为人民奋斗,哪里有敌人,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可以说,人民军队的历史,就是一部服务人民、依靠人民、扎根人民、为了人民的历史。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正是因为把人民作为靠山,我军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帮助,形成了夺取胜利最深厚、最伟大的力量源泉。抗日战争时期,“军队在前面打仗,后面群众就把粮食送去,把担架抬去。战士受了伤,他们就自动地抬回来。缴了敌人的武器,群众就把它运回来”。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辽沈战役胜利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历史雄辩证明,“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有了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人民军队就能无往而不胜、无敌于天下。建功强军新征程,我们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扛枪、为人民打仗的神圣职责,像习主席号召的那样,“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时刻把人民放在心头,永远做人民子弟兵”。

为人民扛枪、为人民打仗,就要坚定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习主席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行程万里,人民至上;民心所望,军队所向。从“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的张思德,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雷锋;从“新时期英雄战士”李向群,到“抗震救灾英雄战士”武文斌……一代代官兵以至真至诚、无私无我的赤子之心,践行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奋进新时代,广大官兵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涵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大力弘扬人民军队爱人民的优良传统,永远做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

为人民扛枪、为人民打仗,就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习主席强调:“我们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民谋利,为民尽责,为民担当,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真正懂得为人民打仗的军队,才能无往而不胜;也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队,才能获得无穷的力量。当年,胡宗南占领延安后,为了笼络人心,在延安搞了一个所谓的“为人民服务处”,服务的内容包括发放赈济、免费治病、代写书信等。尽管如此,民众还是不说国民党的好话。历史证明,为人民服务,三心二意、半心半意,甚至虚情假意,是欺骗不了人民群众的。新的征程上,广大官兵要切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以百姓心为心,同人民共奋进,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以实际行动为人民造福。

为人民扛枪、为人民打仗,就要增强守护人民的过硬本领。习主席指出:“安享和平是人民之福,保卫和平是人民军队之责。”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民军队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执行的任务更加多样,能不能守护人民和平劳动和生活,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不仅是职责所在,也是能力考验。天下并不太平,和平需要保卫。广大官兵要牢记为人民扛枪、为人民打仗的神圣职责,把对祖国和人民的满腔热忱落实到精武强能、矢志打赢的具体行动中,以时不我待、永不自满的精神,一刻不停地增强打赢本领,始终保持全时待战、随时能战的状态,确保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够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