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修炼坦荡无私的人格魅力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于雅倩
2023-08-22 06:41:36

修炼坦荡无私的人格魅力

■周燕虎

●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领导者,一定是个不忘初心、坚守本色的人,也一定是个光明磊落、坦荡无私的人

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9周年纪念日。9年前,习主席曾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是其中一部分,收录于《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在此文中,习主席深刻指出:“坦荡无私,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光辉的人格魅力,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锤炼的品质修养。”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树立了共产党人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的光辉典范。

习主席指出:“人格魅力是领导干部人品、气质、能力的综合反映,也是党的干部所应具备的公正无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优良品质的外在表现。”事实表明,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领导者,一定是个不忘初心、坚守本色的人,也一定是个光明磊落、坦荡无私的人。邓小平同志自从18岁加入革命队伍,“就是想把革命干成功,没有任何别的考虑”。他心怀大我,始终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顽强奋斗作为执着的人生追求,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党和人民。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无愧于自己的身份,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赞誉。加强党性修养,我们就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公而忘私、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权力,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党和人民事业赤诚奉献。

“不私,而天下自公。”习主席指出:“邓小平同志始终把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邓小平同志曾表示:“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回望来路,中国共产党人筚路蓝缕、开天辟地,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靠的正是公心为重,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共产党人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广大党员干部要成为这样“一种特别的人”,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一心为党为公,忘我拼搏奋斗,像朱德同志那样,事事处处以党和人民事业、党和国家大局为重;像陈云同志那样,视“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像任弼时同志那样,“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以实际行动把共产党人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的崇高品质写在天地间。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习主席强调:“邓小平同志客观公正对待党的历史、对待同志、对待自己,谦逊随和,平易近人,善于同人合作共事。”邓小平同志善于团结和使用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道工作,从不以个人恩怨待人处事。他说:“要抛弃个人恩怨来选择人,反对过自己的人也要用。”从他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到:古往今来,凡能成大事者,都具有一种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那就是有容人容事的雅量和气度,从不以个人恩怨、得失、亲疏来看事待人。这种优秀品质的背后,展现的是一种胸怀全局、宽以待人的大格局、大胸襟、大境界。可以说,这不仅是聚才得人、治国安邦需要的一种重要素质,也是为人处世、安身立命应具备的一种良好品行。广大党员干部应自觉培养宽广的胸怀眼界、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不囿于一时一地,把坚持原则和宽以待人有机结合起来,善于求同存异、团结他人。

习主席评价邓小平同志“功高至伟却从不居功自傲”,这既体现了共产党人“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又展现了“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是广大党员干部应有的价值追求。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开国将军甘祖昌放弃高位,回乡务农,倾其所有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战斗英雄张富清,轰轰烈烈战斗,平平淡淡生活,在他看来,为国贡献就是共产党人的本分,不值得夸耀与显摆……共产党人就应有这样的名利观,不为外物所惑,不为浮华所动,不为私心所扰,坚持“计利当计天下利”,不汲汲于个人名利,不戚戚于一己得失,以“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过硬担当,让奋斗的火炬在胸膛里熊熊燃烧,尽心尽力履职尽责,无私无我执着奉献。如此,必能成就高尚而又充实的人生。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广大党员干部应把修炼坦荡无私的人格魅力作为做人为官、修身立德的终身课题,自觉正心修身律己,涵养“君子坦荡荡”的德行,砥砺“看淡功与名”的品格,追求“宁静以致远”的境界,始终一身正气、一心为公、一尘不染。这样的共产党员才能产生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才能更好地凝聚人心干事业,不负组织重托和人民期待,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