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视点
把课堂搬到战场,把战场搬进课堂
■韩 彪
习主席指出,院校同部队对接越精准,课堂同战场衔接越紧密,培养的人才越对路子。军队院校作为为战育人的主阵地,必须贯彻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以培养适应基层部队岗位需求的军事人才为目标,为推动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落地生根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军队院校因打仗而生、为打仗而建,为战育人,向战而行。战是目的,育是方法,行是过程。军事教育偏离了“战”,“育”就会南辕北辙。军队院校教育的本质属性归根结底是必须牢牢扭住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精准对接部队,紧密衔接战场,做到打仗需要什么就练什么,部队需要什么就教什么。
“战”是目的。战场需求在哪里,军事人才培养的方向就在哪里。军队院校教育要深刻把握军事变革大势和战争形态演变逻辑,紧扣战争要求、部队诉求、岗位需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深化实战化教学改革,推动教育全过程、各环节向打仗聚焦、向实战靠拢,真正按照仗怎么打,学员就怎么培养。
“育”是手段。军队院校教育是新型军事人才成长的孵化器,发挥着基础和先导的作用。加快构建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和军事职业教育的“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加大战例战法教学、联合演习等实战化训练比重,将作战语言、打仗模式、胜战标准融入日常教学训练,按照战场打赢要求构建实战化教学保障平台,推动学员把武器装备练精、把信息系统练强,让学员一入教室就能感知战场,一进实验室就如身临实战,一到演训场就可操装上阵。
“行”是过程。军事实践是军事人才成长的最好课堂。坚持科技赋能、科技强训,将“科技+”“智库+”融入院校教学训练,依托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培育军事人才,实现人与装备智能交互、人与体系深度融合、人与环境广泛适应,让实验室里的创新理论融入训练场上的练兵实践,让冒着热气的演训成果进入军校课堂,培养更多制胜未来战场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