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备忘录不是“保险箱”
■周正松
“在手机备忘录里记录涉军信息有暴露军人身份的可能,会给安全保密埋下隐患。”前不久,海军某部某连指导员结合前期手机保密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开展教育,提醒官兵提高警惕守住保密底线。
“我喜欢写作,有时会用手机备忘录记录一些军旅诗歌、训练感悟等”“我怕遗忘军人证件号等信息,就都存在了手机备忘录里”……前段时间,机关夏干事在基层检查时发现,个别官兵将自己的手机备忘录当成“记事本”“便利贴”,记录了一些涉及军人身份的信息。
“智能手机普遍自带云备份功能,可能会将备忘录内容自动上传至‘云端’或者‘网盘’,存储在远程服务器上。相关信息若被不法分子非法浏览、拷贝或篡改,很容易造成信息泄露。”经夏干事解释后,这几名官兵意识到了问题风险,立即删除了手机里涉及军人身份的信息。
该部保卫科李科长介绍,使用手机过程中,有时浏览网页需要观看广告,有的小程序会弹出不明链接,随意点击可能导致恶意软件感染,造成手机里的信息被窃取;还有的软件需要“获取完整服务”,往往涉及位置信息、通话记录和联系人等,存在极大的失泄密风险。
以这些典型案例为生动教材,该部及时组织专题保密教育,一方面针对部分官兵的模糊认识和疑惑,讲清智能手机和部分APP后台利用大数据搜集个人信息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针对官兵使用手机的普遍需求,开展“智能手机怎么用”“涉军信息应往哪存”等讨论。
“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就能替代智能手机的备忘录,使用起来更加安全”“连部把我们的个人信息存在军用电脑里,既保证了信息安全,也不用担心遗忘……”随着进一步学习网络安全相关知识,官兵们纷纷主动排查手机里存在安全隐患的软件和小程序,关闭手机自带的备份功能,安全用网意识进一步增强。
加强安全教育,筑牢保密防线。如今,该部官兵逐渐形成了“个人信息不储存、单位信息不外泄、管理规定能严守”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