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兵备战须关注陆战场作战行动控制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王培责任编辑:杨红
2016-03-23 08:22

习主席曾严肃指出,一部分指挥员存在离开机关不会判断形势、不会理解上级意图、不会定下作战决心、不会摆兵布阵、不会处置突发情况的问题,从战略高度指出了部分指挥员存在的能力短板。在演训实践活动中,“控制不力”“纠偏不当”“通联不畅”就是这一问题的集中反映。深入研究解决陆战场作战行动控制问题,是着力解决五个“不会”问题、提升部队打赢能力的有效抓手。

问题倒逼——找出陆战场作战行动控制难题的症结所在

破解陆战场作战行动控制难题必须从查找现实问题着眼,坚持刀口向内,自我解剖。

从控制主体看,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控制失当的问题。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是作战行动控制的主体,其能力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到作战行动控制的效果。纵观部队实兵演训活动,从指挥员角度看,或多或少还存在“眼中无敌情、脑中无态势、心中无计划”等问题,控制活动如“盲人摸象”,事无巨细凭感觉;从指挥机关角度看,不同程度还存在“领会意图不透彻、落实指令不主动、指挥联动欠配合、督促执行有缺失”等问题,控制活动限于“传话筒”式的上传下达。此类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是由于信息化陆战场作战空间较大扩展,作战要素不断增加,作战节奏明显加快,作战活动高度重叠,致使作战行动控制难度越来越大;主观上是由于对作战行动控制问题的研究和训练不到位所致,存在重作战筹划训练、轻行动控制训练,重定下决心训练、轻组织协同训练,重首长机关训练、轻部队整体训练的现象。

从控制对象看,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行动失控的问题。分队指挥员和战斗员是落实控制指令的主体,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战场,既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上级指令,又要根据战场情况灵活应对,对分队指挥员和战斗员的应变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从跨区实兵对抗演习看,有的部队之所以“乱”象丛生,与基层指挥员能力不足有很大关联,不同程度存在“战斗行动等指令、相互协同不主动、遇到情况无主见”等问题,被动控制多,灵活执行少。造成上述问题很重要的原因是分队指挥员不能完整准确理解上级意图,平时工作训练中相互之间默契配合和信任不够。美陆军为达成更好的作战行动控制效果,强调遵循6条原则:形成相互信任的团队,相互理解,指挥官意图清晰明了,纪律范围内积极主动,使用任务式命令,接受必要风险。其中最为重要的基础就是强调基于作战意图的一致认知。如果下级不能准确理解上级意图,部队行动就会背离作战目标,导致行动失控。

从控制手段看,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通信失联的问题。通信是指挥员实施控制的重要基础,没有顺畅的通信就没有有效的控制。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有线通信、卫星通信、微波通信等通信技术为指挥员实施战场行动控制提供了丰富手段。但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既为指挥员实施控制提供了便利条件,也存在着被干扰破坏的巨大风险。演训实践暴露出一个典型问题,就是通信装备之间还不能顺畅实现互联互通,“扰中通、动中通”能力不足,导致“指令下不去,情况上不来,横向联不通”。造成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通信装备型号繁杂,多代并存,稳定性、兼容性还不够;另一方面是平时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通信装备抗干扰训练不到位。 

从控制方式看,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方式失活的问题。信息化战场战机稍纵即逝,情况复杂多变,指挥员必须根据战场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控制方式。从演训反映出来的问题看,在控制方式上还存在一统就死、一放就散的现象。集中表现为:过度依赖信息网络进行控制,忽视了传统控制手段运用,一旦信息网络被干扰,不能恰当选择其他手段予以弥补;过于依赖集中控制,把平时管理方式简单移植到控制活动中,作战行动中统得过死、管得过多,导致行动控制的灵活性和应变力不够;过于依赖计划控制,临机控制机制缺乏,认为有了计划就可以高枕无忧,对突发情况缺少应对措施,致使出现意外情况时束手无策;过于依赖口令控制,数据控制运用不够,习惯于语音控制,先进的数据控制方法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