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员要带好部队,当知“存亡之道”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黎火辉责任编辑:杨红
2017-01-10 04:16

存亡之道,命在于将。指挥员作为军事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其素质作风是否过硬,对军事活动的标准和态度如何,直接关系官兵生死、战争胜负,乃至民族存亡。今天的《解放军报》刊发文章《为将当知“存亡之道”》,请看——

长征过后,红四方面军有两拨人常会被大家津津乐道:一拨是什么样的“糙活”都敢揽、一打仗就喊“烧铺草”(意为没打算活着回来)的“猛将”,比如王近山、刘昌毅等;一拨是脑子活、有定力、善盘算,懂得存亡之道的“智将”,比如周志坚、皮定均等。广为观众熟知和喜爱的电视剧《亮剑》主角李云龙,其故事的不少题材就取自王近山、周志坚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身经历。

当年鄂豫皖根据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李木匠山上吊线,周铁匠山下打铁”。“李木匠”指的是李先念,他也确实当过木匠;“周铁匠”指的是31军第一任军长周志坚,而他却从来没有打过铁。之所以有“周铁匠”这个称呼,因为他曾率领部队两过雪山、三过草地,数次出生入死,以“敢打硬仗、善打恶仗”赢得了美誉。“敢打硬仗”体现的是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和敢于亮剑的血性胆气,“善打恶仗”展现的则是特别过硬的打仗本事和胸有乾坤的责任担当,正如他对儿子周普查叮嘱的那样,“穿上军装就要学习战争、研究战争,学会打胜各种条件下的仗”。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习主席关注最多、强调最多、忧虑最多的就是“军队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胜仗”这个关乎国家存亡、民族兴衰的重大战略问题。“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这支军队能不能始终坚持住党的绝对领导,能不能拉得上去、打胜仗,各级指挥员能不能带兵打仗、指挥打仗?”这既是习主席对国家和军队前途命运深沉的历史忧患,更是对各级指挥员的忠诚考问、使命考问和能力考问。

军人生来为战胜。穿过历史的尘烟,我们可以看到老一代战将是怎样对待打仗这一事关国家存亡的军人主业的。中原突围后,军委考虑到周志坚刚刚完成掩护中原局和中原机关突围的重任,准备安排他到陕南一带工作,但他感到那里不是敌人进攻的重点,连续三次主动申请到可以打大仗恶仗的地方工作,最终被派往胶东军区前线。自此,周志坚率领13纵队这支新军,从胶东战场一路血战到八闽大地,打出了部队的“甲等战斗力”。“守不忘战,将之任也;训练为备,兵之事也”。指挥员的天职是领兵打仗,必须把对党忠诚的信念融入强军报国的使命,自觉站在履行军人责任使命、不负党和人民重托的高度对待实战化训练,以更加严苛的眼光审视和提高备战水平,努力缩小操场与战场的差距,实现平战一致、训战一体,用战斗力水平体现指挥员应有的忠诚和担当。

存亡之道,命在于将。指挥员作为军事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其素质作风是否过硬,对军事活动的标准和态度如何,直接关系官兵生死、战争胜负,乃至民族存亡。“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内涵、外延、时空都将发生深刻变化,对“算”的要求会更高。指挥员只有对“如何打仗”成竹在胸,扑下身子、摸准实情、研透敌情,带头探究现代战争特点规律和制胜机理,把现代战争“算”清楚,才能以对部队精确及时的行动指挥与协调控制,使一支部队具备能打胜仗的战斗力。

恩格斯说:“枪自己是不会动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使用它们。”一支部队的气质通常就是指挥员的气质。指挥员要带好部队,就当深知“存亡之道”,铸牢“一心一意跟党走”的忠诚品格、磨砺带出“甲等战斗力”的胜战本领、精于“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善谋妙算、锤炼“不拘泥于老框框”的灵活指挥,重视培育严于一般、超越一般、敢打必胜的过硬作风,培养不惧艰险、不畏牺牲的意志品质。战争是你死我活的较量,打到最后是意志和作风的比拼。部队有了这样的作风和意志,就能在和平环境中不失战斗本色,战争一旦打响,能够经得起战场考验,勇敢夺取胜利。

(作者单位:陆军第31集团军)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