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看军民融合发力点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黄朝峰责任编辑:杨红
2017-01-14 04:02

神舟飞天创造“中国高度”,蛟龙潜海成就“中国深度”,天河超算刷新“中国速度”。这些,都离不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有力支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军民融合,构建军民融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审视这一领域的三种类型融合,可以有效把握今后军民融合的发力点。

军工依托型,军工企业这个“龙头”务必摆正。譬如,核能发电技术最早诞生于军用核反应堆的军事需求。发展初期,依靠核军事工业发展民用核电是不二选择。我国大飞机的研制也是如此,积累了军用飞机设计、研发、制造等丰富经验的军工企业打头阵,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实践证明,军工技术占绝对优势的某些领域,离开国防科技工业另起炉灶注定将费时费力费钱。就国防科技工业而言,很多领域汇聚着充裕的研发资金、优秀的科研人才以及各种便利的政策支持,获得优先发展的军工企业和军工技术作为依托和载体,在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担当重任,当属责无旁贷。

民口嵌入型,民口单位的“鲶鱼”效应务必发挥好。一些新兴领域尚未成为武器装备研发的主导军事技术,或不涉及核心战斗力,传统军工企业往往尚未布局、力量薄弱,有的甚至是空白。将国防科技工业和军事需求嵌入民用产业,民企通过有效满足军事需求而拉动国防科技工业,进而助推整个产业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譬如,节能环保产业已经是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但当前对武器装备建设的影响还很有限。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将成为今后武器装备研发需要考虑的一些重大现实课题。

互动共生型,呼唤军工企业与民用产业各司其职、各展其长。当今时代,军民通用技术越来越多。军用信息产业和民用信息产业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初步形成共同生存、协同进化的共生关系。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所需的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等80%以上与民用信息技术相通。民用飞机制造业发展初期高度依赖军用航空业,但随着自身发展壮大,与军用航空业之间的生产制造、发动机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很多方面高度相似,以致军用需求直接从民用市场采购中实现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大。这也说明,互动共生需要双方持续发力。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