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中有真味
——记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药剂科主任、全军药材工作先进个人王晓娟

你一定想不到,如今在药学领域叱咤风云的王晓娟,曾经因踏入“药学门”而几近退学。1979年,王晓娟以优异的成绩被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录取,却因几分之差被调剂到药学专业,与第一志愿医学失之交臂。原本决心退学,重新高考的她,在老师的引导下渐渐改变了想法。这一次的转变,王晓娟注定与药学结下不解之缘。
四年的大学生活结束,王晓娟顺利进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成为一名青年助教。在工作实践中,她接触到了中药这个神秘王国。两年后,王晓娟再次进入华西医学院,攻读天然药化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她被分配到西京医院药剂科工作,之后调入第四军医大学药物研究所。在药物研究所的八年中,她全程参与了四项新药的研发申报,成功实现了两项产品的转让。一步一个脚印,学业和工作的努力为王晓娟的事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01年,王晓娟来到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走上了科主任的工作岗位。当时的药剂科主要从事药品采购和配制,资金远远达不到研发的要求。没有项目,没有临床效益,死水怎么活得起来?王晓娟一方面积极申请基金,一方面自主创造经费。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她以负责人的名义向院里借款2万元,与西京医院皮肤科合作研发,第一个月既收入10万元,一年后,科室进账200多万。周围的人都瞪大了眼睛,药剂科这个“小”科室,原来也能有“大”作为啊。
令所有人想不到的是,“大”作为并没有就此打住,此后,这个不起眼的服务性科室,竟然扶摇直上,一发不可收拾。王晓娟喜欢做事,容易有兴奋点,加上在地方工作的经历,让她从来不等、靠、要,什么事情都靠自己。和王晓娟接触过的人,都能感受到她身上的魄力和敢闯敢干的韧劲儿。买设备、招学生、搞研发,王晓娟的事业轰轰烈烈地干起来了。她将脱敏糊剂、口洁素等老产品再次研发,不仅在技术方面加强改善,还根据临床需求调整包装。如今,这两项产品不仅成功申请了医疗器械和产品专利,在市场上也具有一席之地,成为百姓中经久不衰的口碑药。
提起王晓娟,就不得不提起原护唇膏。小小护唇膏,倾注了她多少的心血,又凝结了多少她对高原官兵的真挚感情。2006年,得知院里要派出医疗队赴青藏高原开展为军服务,王晓娟主动请缨,她要亲眼看一看,高原官兵的口腔健康状况到底怎么样,能不能实实在在为他们做点事情。她的足迹从哨所到军分区,到过海拔3700米的拉萨,3970米的日喀则,4310米的乃堆拉哨所,还一个人上到了5300米的塔克逊哨所。那里没草、没路、没电、没信号,出门刮大风,常年不下雨。战士们做饭烧汽油,每天只发电看一会儿新闻联播。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战士们24小时守卫着祖国的边防线,每隔十几分钟巡逻汇报一次。看到这些,王晓娟的眼睛湿润了,战士们很伟大,而我们很幸福,她觉得自己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洗礼。于是,忍受着剧烈头痛、呼吸困难等高原反应,她白天进行宣教,晚上总结资料,常常工作到凌晨。通过大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王晓娟发现由于卫生条件的改善,高原部队中龋齿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特殊环境造成的唇炎发病率却居高不下,几乎每个战士的都有嘴唇青紫、干裂、肿痛的症状。回到医院,药剂科与牙周粘膜病科联合攻关,终于研发出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预防和治疗双重作用的“高原护唇膏”。2009年,护唇膏成为军队特需药,正式列装高原部队。
此后,王晓娟一直追踪护唇膏的使用情况,再上高原进行回访。《健康报》、《解放军报》等诸多媒体对护唇膏进行了报道,总后首长誉其为“辉煌的成绩”。2008年玉树抗震救灾,药剂科赶制了5万支护唇膏迅速配发救灾第一线,为保障非战斗减员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在专门成立的军特药生产中心,护唇膏每天的生产能力已达10万支,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官兵每人有16支的配给量。为了把为军服务的产品做得深入、细化,王晓娟又带领她的团队开始研发军队试装产品——口腔便携集成包。小小集成包中,装备了折叠牙刷、牙膏、军用口香糖、漱口片、牙线等物品,遇到要执行紧急任务时,一个集成包就能解决所有口腔问题,被官兵们誉为“带在身边的口腔医生”。
在王晓娟的带领下,仅有两名军人的药剂科,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两次被评为标兵科室,获精品学科建设“进步科室”称号。2006年,药剂科被评为全军药材工作先进单位。当被问及小科室如何做出如此大的成绩时,王晓娟深有感触。2001年她刚进科时,药剂科有11个军人,5个职工。虽然人手不少,但思想僵化、惯性思维普遍存在。2003年,正直非典肆虐,消毒液一度脱销。王晓娟看准了这个机会,提议配制过氧乙酸消毒液。科室立刻炸开了锅,老年资的药师说:“这个数量,口腔医院10年也用不完。消毒液储存时间短,如果报废了,谁来承担责任?”王晓娟果断地说:“报废了,从我的工资里扣!”凭着敏锐的眼光和一股子坚持,消毒液终于顺利生产投放,并很快销售一空。用王晓娟的话说,这是第一次在市场的浪潮中踩了一浪。尝到了实惠,科室喜欢听命令、自主创新意识弱的现象明显改善,整个团队的市场意识和敏感度大大加强,科室发展也走向了良性循环。多年来,药剂科一直坚持谁损失,谁赔偿,组长连带承担责任。又一次一位老员工因为他人单子填写失误配错了药品,导致一锅药全部报废。王晓娟没有碍于情面,而是身先士卒,跟着一起受罚。经过这件事,这位员工不仅每次配药都仔细核对,就连各种药材的形态味道都分辨得清清楚楚,科室其他人也受到了教育。
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王晓娟说,自己做了一点点成绩,但领导和同事却给予了她很多。她说自己的愿望只实现了很小一部分,她的愿景,是不断研发新产品,让好东西走向社会,与更多的人共享。再远的,就是能研发出我们自己的口腔材料,打破进口产品一统天下的局面。现在的王晓娟,正在一步步努力,使那些美好的愿景一件件地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