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淑文绘

制图:邓方宇
健康话题
炎炎夏日,各部队正在野外驻训场如火如荼展开训练。如何让官兵健康、愉快地度过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近日,笔者与医疗专家一道,深入北部战区陆军某装甲团各野外驻训点走访调研,发现蚊虫叮咬、高温中暑、疲劳训练、胃肠不适、情绪中暑等诸多影响官兵健康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为官兵讲解防护措施。
疲劳训练
【镜头回放】笔者一行来到训练场,大老远就看到一名战士一瘸一拐地跟在队伍后面训练。上前询问得知,这名战士在一次障碍训练时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导致关节扭伤。卫生队一名军医告诉笔者,部队训练任务重、强度大,加上部分骨干组训不科学、官兵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极易出现软组织损伤、肌肉拉伤等训练伤。
【分析原因】夏季是部队野外训练的高峰期,训练任务重、强度大,一些官兵由于防护意识不强,防护措施不到位,组训方法不科学及心理素质欠佳等因素,容易发生训练伤,直接影响到部队正常训练和战斗力提升。
【防护措施】组训者应科学合理地安排野外训练内容,各课目训练要注意劳逸结合;身体素质相对较弱的战士,不能急于求成,盲目进行大强度训练,要注意循序渐进;平时要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机体长时间处于过度疲劳状态;训练前应充分活动身体,使身体各项机能处于兴奋状态;训练后可以洗个澡,放松身体、缓解疲劳,但应注意不能出完汗立即洗澡或用凉水冲澡。
胃肠不适
【镜头回放】一天下午,酷热难耐,刚从训练场归来的九连士官小张耐不住炎热,买回来一些雪糕,几名战友上前一抢而光。不一会儿,他们就闹起了肚子,经军医诊断为因过度冷刺激导致的胃肠不良反应。
【分析原因】驻训期间,官兵体力消耗大,容易引起肠胃机能下降,体内细菌会达到一个发病的临界点,如果受到冰冷食物刺激,细菌会更加猖狂,繁殖更快,导致腹泻等症状的发生。此外,胃酸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如果单次饮水量过多会稀释胃酸,降低杀菌能力,这也容易造成胃肠不适。
【防护措施】高温天气下训练,官兵出汗较多,体内的水分丟失严重,应及时补水,并注意饮水卫生,建议饮用温开水,饮水时不宜过多过快,提倡多次少量;尽量食用少油、少渣、高维生素的半流质食物,对于牛奶、豆类等易导致胀气的食物应注意在保质期内食用;食用水果、蔬菜前,要注意清洗干净,不要随意食用野果、野生菌类等。
蚊虫叮咬
【镜头回放】在一次构筑散烟灶训练中,炊事员小马所在班在一处杂草丛生的地域作业,因天气太热,小马没有按防护要求扎紧“三口”,而是挽起袖口赤膊上阵。没过多久,他感觉左前臂又疼又痒,肿起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红疙瘩,吓得他赶紧跑到卫生队。军医告诉他,这是毒虫叮咬引起的。
【分析原因】夏季野外驻训,部队驻扎环境复杂、条件艰苦,加之野外毒虫较多,非常容易出现被毒虫叮咬、蜇伤的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会引发身体强烈不适,甚至危及生命。
【防护措施】要注意个人卫生,及时冲洗身体,保持肌肤清洁;适当改变饮食习惯,多吃大蒜和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如豆类、水果、绿色蔬菜等;在丛林训练时,应扎紧袖口及裤脚口,皮肤外露部位要涂擦驱虫药;着重对头部面部进行防护,头部面部是暴露部位,非常接近中枢神经和心脏,需要重点保护。
高温中暑
【镜头回放】某连组织武装5公里越野训练时,战士小刘突然面色苍白、步履蹒跚。班长连忙把他扶到路边的树下休息,小刘又出现神志不清和呕吐等症状。闻讯赶来的军医采取急救措施后,小刘才渐渐清醒,血压、体温趋于平稳,中暑症状得到缓解。
【分析原因】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在高温时段进行高强度、长时间训练,容易导致机体缺水,影响体温调节,致使参训人员中暑。一旦因处置不当发展为重度中暑,甚至会危及官兵生命。
【防护措施】在进行高强度训练前,保障人员要准备好防暑和急救药品,备足饮用水和淡盐水,方便参训人员利用训练间隙补充体内水分;平时注意合理调配膳食,就餐时适量食用绿豆汤、西瓜等防暑饮品和水果;尽量选择清凉、安静的入睡环境,确保拥有充足的睡眠恢复体力,切忌躺在电风扇下睡觉,以免患上热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