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锻造利剑铁拳
——记“铁心向党担使命的忠诚卫士”北京总队机动一支队(上)
时间的分量,在于它用荣光照亮历史。
2013年1月29日,习主席冒着严寒来到这个支队,观摩了紧急出动演练,察看了部队装备,详细了解新兵训练和生活情况。统帅的殷切关怀和嘱托,激励着一茬茬官兵接续奋斗,支队先后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军党建带团建工作先进旅团党委、政治机关”“全军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全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先进单位”“武警部队先进团级以上党委”。
信仰的力量,在于它用忠诚铸就未来。
自组建至今,这个支队一直驻守在祖国心脏、拱卫在党中央身边,他们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引导官兵矢志铁心向党、践行初心使命、勇当强军先锋。支队先后圆满完成重要活动执勤、重大演习演训、应急抢险救援等任务,被誉为维护首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突击队、保卫人民美好生活的排头兵。
这支光荣的部队,就是北京总队机动一支队。
把统帅的关怀牢记心间——
他们奔向荣誉的脚步一刻不停
从9年前的那一刻起,该支队把习主席的嘱托化作忠诚于党的永恒信念、推动部队建设的前进动力,立起了“习主席视察过的部队信念更坚定、检阅过的部队对党更忠诚、颁过奖的部队训练更过硬、勉励过的部队作风更顽强”的建设新标准。
支队史馆内,184面(个)锦旗、奖牌整齐排列,厚重荣誉如星光璀璨,激励着官兵奋勇向前。
众多荣誉中,一面“大功连”的锦旗格外醒目。抗美援朝战争中,特战一中队前身部队在194.4高地战斗中坚守至最后一人,为大部队顺利完成任务作出重大贡献,被上级授予“大功连”锦旗。
“锦旗奖牌承载的是队魂,是一代代官兵血脉中奔涌的精气神。”该支队政委贾艳国介绍,每逢野外驻训、大项任务和比武竞赛,他们都要带着锦旗奖牌出征。
“荣誉既要放在心里,更要带在身边。”该中队指导员付正深有感触。武装奔袭时,终点近在眼前,官兵的步子却因体力快耗尽变得缓慢。“跟着旗帜向前冲!”关键时刻,付正拿出那面“大功连”锦旗跑在队首。看到鲜艳的旗帜迎风飘扬,澎湃的力量瞬间迸发,官兵呐喊着朝终点发起冲锋……
心中有了崇高的信仰,脚下便有无穷的力量。锦旗奖牌“打包带上”,正是支队一茬茬官兵崇尚荣誉、续写荣誉的真实写照。
演训场上为荣誉拼搏的动力,源自光辉队史的激励。每支非同凡响的部队,必有其独特的精神内核。谈起对支队史馆的第一印象,被官兵们称为“特战兵王”的张家润感慨不已。
当年,看着中队陈列的十多个比武第一的奖牌,还是新兵的张家润问班长:“我什么时候也能争得一块奖牌?”班长告诉他:“努力拼搏,一切皆有可能。”
更多的见闻触动着张家润的心灵,也越来越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才能赢得荣誉。
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张家润脱颖而出,先后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荣膺武警部队“勇士勋章”、北京总队首届“十大精锐标兵”。他带出的100多名特战尖兵中,5人提干,数十人当上班长。
有了崇尚荣誉的精神滋养,就会让荣誉之树再发新枝。
“白剑,你破纪录了!”2020年,下士白剑代表支队参加总队五大技术比武。考核当天,白剑腰伤复发,他强忍疼痛、咬牙坚持,一举打破总队救护组合练习课目纪录,真正把自己磨成了一把向战而生的“利剑”。
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忠诚使命、献身使命的责任担当。
近年来,支队先后4次通过军事训练一级支队达标考核,31人次在总队以上比武中创破纪录,330余人次因军事训练成绩突出荣立军功。
把统帅的期许铭刻战位——
他们担当使命的身影从不懈怠
如何把习主席的关怀化作忠诚于党的永恒信念,如何把习主席的期许落实为完成任务的前进足迹?答案在心中,行动在脚下。
该支队坚定维护核心,大力强化“一岗一哨连政治”的政治意识和“一兵一卒系大局”的全局观念,全面构建执勤确保安全、处突确有把握、反恐确保制胜、维稳确保平安、救援确保有效的体系支撑。
多年来,这支部队的战斗履历里,战功赫赫——
与党的代表大会、全国两会、北京奥运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建党百年系列活动等相关的一项项任务排满了他们的勤务日志。
时代在变,战位在变,他们用忠诚践行使命的抉择永远不变。
2020年10月1日清晨,支队担负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维护秩序任务。哨兵刚刚到达哨位,大雨就倾盆而下,没来得及换上雨衣的战士们冒雨执勤。随着雨越下越大,一些游客自发隔着护栏为战士撑伞。
“后退一步——走!”这时,电台里一道口令传来,700余名哨兵整齐后退。他们把雨水留给自己,把雨伞留给群众。现场的景象让观看升旗仪式的游客十分感动。指导员王紫朝回忆:“当时人群中‘中国加油!’‘中国万岁!’‘我爱你们!’的呐喊此起彼伏,战士们听到后心情越发激动,斗志更加昂扬,身姿愈发挺拔。”
从重大活动到救援一线,这些年,官兵走到哪里,就把忠诚的足迹镌刻到哪里。
——2012年12月,京郊暴雪突袭,千余群众、数百车辆被困京藏高速八达岭段。支队三大队官兵闻令而动、星夜驰援,顶风冒雪,一路逆行,硬是在大雪中开辟出一条救援通道,与地方政府合力将受困群众安全转移。
——2015年2月,列兵郭开焕和战友们担负巡逻车组任务,突遇一名地方群众落水。危急关头,郭开焕不顾自身危险,迅速跳入冰冷河水中,与战友协力将落水群众成功救起。
——2020年10月,北京市血液中心库存告急,支队2000余名官兵挺身而出,无偿献血60余万毫升,赢得了广泛赞誉。
多年来,支队官兵多次完成抗洪抢险、抗冰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在驻地广泛开展国防教育、文艺演出、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在担当使命中擦亮了忠诚卫士的形象名片。
把统帅的嘱托付诸行动——
他们矢志打赢的追求永无止境
新年伊始,习主席向全军发布开训动员令的消息传来,支队全体官兵在训练场整齐列队,组织开训动员,激发练兵热情。清脆的哨音、急促的脚步、轰鸣的马达,一列列火速集结的战队动若雷霆,顷刻间汇聚成滚滚铁流奔涌向前。
这是支队以演练检验实战化练兵成效的火热场景。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提升部队战斗力永远没有完成时。”支队长陈攀峰的话掷地有声。这些年,支队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遵循刻苦训练、科学训练、安全训练的指导思想,按照真、难、严、实要求,运用考、比、拉、抗载体,推进战训耦合,从严摔打磨砺部队。
砥砺刀锋,为的是关键时刻能亮剑。2020年7月,总队兵种协作区比武在国家应急救援训练基地举行,支队作战支援大队和其他4个单位的高手争锋沙场。
那一天,支队官兵顶着高温烈日,从决胜毫厘的狭小空间破拆到争分夺秒的障碍物机械拆除,从人犬协同的搜爆行动到紧张精细的排爆作业,他们将22个课目中的13项冠军收入囊中。
从颁奖现场归来,大队长高健连夜召开复盘会,人装结合不够紧密、情况处置不够灵活、机械操作不够精准等10余个问题被官兵逐一点出。
先开复盘会,再开庆功会,这是支队的传统。官兵用“泼冷水”的方式清除和平积弊,让“胜战之问”化作检思的镜鉴、催征的战鼓。
赛场取胜,战场就能取胜吗?今天取胜,明天就能取胜吗?尖子取胜,人人都能取胜吗?这是他们始终铭记在心的“使命之问”。
苦练硬本领、磨砺必杀技、次次争第一,这是支队官兵的不懈追求。为了练就“一击必胜”的实战绝技,炎炎夏日,狙击手韩昊川趴在草丛中练据枪,身上压沙袋,枪口挂水壶,枪管摞弹壳,常常几个小时纹丝不动。
2020年4月,支队千余名官兵赴野外驻训。3个多月里,他们幕天席地、风餐露宿。似火骄阳中,官兵练专业、精技能;滚滚沙尘中,官兵练战术、促协同……野战环境成为锤炼摔打部队,激发战斗精神的“磨刀石”。
形势之变呼唤理念之变,训练“准星”始终瞄准打仗“靶心”。支队积极探索“科技+”“网络+”训练方法,借助信息技术对官兵训练数据精准采集、科学分析。他们广泛开展“我为打赢出金点子”等群众性创新活动,有力推动训练模式转型跃升。
一次演习中,支队特战大队扮演“红军”,参加交通工具反劫持战斗行动。让人没想到的是,“蓝军”的突然袭击打乱了他们的阵脚,虽然最终完成了任务,但战损率达1:20,行动被判定为失败。
把特情设到最险,把自己练到最精。针对复杂多变的实战环境,特战队员石文忠和训练攻关小组成员创新开展特战队员一专多能训练和小队战术训练,探索抵近侦察、伪装侦察和远距离侦察等手段细节,一层层给自己“加码”。
不久后的一次建筑物反劫持战斗行动训练中,面对“蓝军”密集投掷的手雷,侦察小组利用无人机捕获目标影像,突击队员通过诱导逼近、佯装进攻、隐蔽突袭,锁定胜局。
“加码”是为了未来多一份打赢的底气。作训科参谋李杨毅介绍,支队通过考核评比,帮助各中队遴选军事训练专业骨干,成立32个“训练攻关小组”,重点突出“小课题研究、小难点攻关、小技巧推广”,培养出一大批“兵专家”,蹚出了一条提高训练质效的新路子。
近年来,支队着力破解实战化训练难题,不断推动战斗力加速提升。2020年11月25日,支队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崇高的荣誉见证着他们牢记统帅嘱托、回答“胜战之问”的铿锵足迹。
一支光荣队伍的“正面”与“背面”
■本报评论员
从一个军人的正面,我们能看到帽徽、领花、军衔和军功章是如此的光辉耀眼;而当他转过身去,我们能看到的只有一身汗水和征尘。
当我们观察一支光荣部队的“正面”,留下的印象也许是红旗猎猎、呼号声声;而当我们把视角停留在它的“背面”时会发现,隐去面容之后,官兵如山的背影里,写满的都是无言忠诚和无私奉献。
这一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中国军人,他们的力量源自这个名字,他们的光荣属于整个集体。
今天,我们翻阅北京总队机动一支队这支光荣部队事迹的同时,也将目光转向它的“背面”,去读懂那些撑起队伍荣光的无声力量。
那是忠诚的脊梁。他们始终把坚定维护核心、自觉看齐追随抓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不断强化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实践认同,始终做到思想上坚定追随、政治上绝对忠诚、情感上真挚热爱、行动上紧紧跟随。
那是辛勤的汗水。他们始终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核心需求为导向,把战斗力标准贯彻到部队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着力提高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作为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抓紧抓实,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那是坚忍的拼搏。他们始终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牢固树立起备战打仗的鲜明导向和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全面提高履行使命任务能力,以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高度戒备态势,以时不我待、走在前列的坚定决心,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吹响了新时代能打仗、打胜仗的战斗号角。
那是无悔的牺牲。他们始终牢记神圣使命,在面对各种艰难选择时,着眼服从工作大局,把各项工作和履行使命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是与非、公与私、得与失的关系,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热情和昂扬的奋进姿态。
谁说只有通过荣誉和奖牌才能看到光荣,官兵涌动忠诚热血的心跳声同样震耳欲聋。
今天,让我们向这支光荣部队致敬的同时,迈出坚实的脚步,跟随他们的“背影”,把统帅关怀化作忠诚于党的永恒信念,把统帅嘱托化作部队建设的前进力量,积极投身新时代强军实践,在强军兴军的征程上书写自己的不凡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