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悠远,天地常新。2023年即将过去,回首这一年,总有一些故事让我们念念不忘,总有一些话语在耳畔久久回响。
甘肃青海救灾一线,寒冬笼罩的断壁残垣间,人民军队以攻坚克难的有力行动冲锋在守护受灾群众最前线;苏丹国内冲突爆发后,他们迅即奔赴苏丹港执行紧急撤离我在苏丹人员任务,坚定保护中国人民安危;蔚蓝长空之上,国之重器在云端奋飞,运-20运输机载着25位志愿军英烈遗骸回归祖国的怀抱,歼-20战机在两旁护航,彰显着新时代人民空军的坚强力量;在冰雪高原,他们在祖国的边防线上踏雪前行,“一定不把祖国的领土守小了”就是他们的承诺与信仰……这些看似云淡风轻的寥寥数语,写不尽这一年的只争朝夕、顽强奋斗。面对时代设置的考题,人民军队以实际行动写下一个又一个关乎胜利的答案。
2024年的序幕即将拉开,新的试卷就要启封,新征程就要启航。新的一年,肩负强军重任的新时代革命军人,如何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韶华?
习主席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引用了毛泽东同志的一句名言:“我们总要努力!我们总要拼命的向前!我们黄金的世界,光华灿烂的世界,就在前面!”
是的,目标就在前方。习主席同时指出,今天,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正欣欣向荣,他们追求的伟大理想正在变成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或许有人会问,成就已经斐然,为什么依然要“拼”?歇一歇不可吗?慢一点不能吗?答案显而易见。
人民军队的一切成就,都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回望历史,从南昌起义的枪响开启,人民军队就展现出遇强则强、奋发图强的鲜明特质,靠着一往无前的“拼”劲,谱写出一首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奋斗史诗。那一腔“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的豪情壮志,那一声“三个不相信”的铿锵誓言,那一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都深刻诠释着,为了目标的实现,我们可以拼尽怎样的努力。续写英雄故事,我们这一代人都是执笔者。
面对重如千钧的使命重担,不得不“拼命的向前”。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在2024年将进入3年倒计时。“如期”二字,责任重千钧;“实现”二字,使命重如山。这是党的意志、人民的期盼,是人民军队必须扛起的时代重任、必须交出的历史答卷。考验担当的时候,发起冲刺必然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一个守正创新、革故鼎新的过程,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船到中游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当前,“困难”在方方面面都可能存在,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奋斗,才能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依靠顽强拼搏才能不断打开新天地。
面对未来战争形态的急剧变化,加速前行是必然选择。习主席曾深刻指出,军事领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积极进取才能掌握先机和主动。有一个公式也许有人并不陌生:L≥C,这是学习型组织理论里一个著名的公式。意即在知识时代,一个有机体要生存下来,其学习(Learning)的速度,必须大于或等于环境变化(Change)的速度。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日新月异,战争制胜观念、制胜要素、制胜方式都在发生重大变化,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愈发凸显。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直面挑战,惟有追求素质升级的“加速度”,惟有只争朝夕、顽强奋斗。
时代眷顾奋斗者,星光不负赶路人。在强军兴军这场接力跑中,只有每个人都“拼命的向前”,开足马力、奋力冲刺,整个军队的“拼”才会更有动力、更可持续。新的一年,广大官兵必须切实强化忧患意识,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使命感,以“昼无为、夜难寐”的紧迫感,以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的责任感,尽好应尽之责,干好该干之事。每一位官兵都要积极适应强军胜战的时代要求,以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知重负重、知难克难、知险化险,心思精力向强军兴军聚焦,智慧力量在岗位战位迸发。全军官兵都要把能力提升的速度加得更快一些,把困难挑战当成磨刀石,敢于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摔打自己,多经历风吹浪打,以超常力度练就超强本领,以挑战极限的胆魄把功夫练到极致。
所虑时光疾,常怀紧迫情。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局之鼓催人进。号角既已吹响,此时不拼,更待何时!让我们向着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奔跑吧,跑出新时代奋斗强军的加速度,跑出新时代革命军人的精气神,一切往前赶,把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目标、工作蓝图变为现实,在新征程上铸就强军伟业,在新时代争取新的更大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