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追忆创立军医校的白求恩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陆军网作者:王兆宇、刘相麟、李小霞责任编辑:李娴
2016-08-05 17:16

不忘初心 携手前进

——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与吉林大学弘扬白求恩精神纪事

■王兆宇 刘相麟 李小霞

“为中国人民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是白求恩大夫援华时最大的心愿。77年过去了,由白求恩亲自创立的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和医院发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7月中旬,他们重聚石家庄,共同追忆学校共同创建者白求恩,共同商讨军民融合发展务实举措。

一张沿革图,一家血脉亲

在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校史馆历史沿革图前,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一行,久久驻足。

1938年9月18日,学校前身——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在牛眼沟村正式成立时振奋人心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白求恩同志发表慷慨激昂的讲话,晋察冀军民倍受鼓舞。学校成立后,坚持边战斗边教学边救治,为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事业输送了大批医务人才。1950年,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学校部分师生迁至天津组建军委军医大学,部分师生留在石家庄继续办学。1958年,军委军医大学根据党和国家关于军队要支援社会主义建设的指示,移交地方继续办学,发展为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继续留在石家庄的学校,发展为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

“军地并蒂花开,77年历史积淀,白求恩精神已深深烙在我们心里,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源泉和价值追求。”杨振斌书记在参观完校史馆后由衷地感慨。

一甲子变迁,一代代接续

“不管在哪里,誓把白求恩的遗志传承,为守护军民健康培养更多的医务人才。”1950年,学校部分师生北上,战友们难舍难分。60多年过去了,白求恩的遗愿在这两所学校开花结果。

“抗美援朝、抗击非典、汶川抗震救灾、4次抽组女兵方队参加阅兵……”在每一次大项任务前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的官兵都用实际行动书写了白求恩传人的合格答卷。近年来,学校紧盯战场一线积极推进实战化教学改革,总结梳理卫生士官战场急救、平时健康维护、医疗和卫勤保障三大职能作用,研究构建了新型卫生士官教学内容体系,获得总部、专家和部队官兵一致认可。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4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科研流动站16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5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几代人的努力发展奠定了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医学领域的影响力,祖国大疆南北处处都有白求恩弟子的身影。

一场晚会,一代传承

“我志愿以白求恩为榜样,自觉弘扬白求恩精神……做一名优秀的‘白求恩弟子’。”铿锵的誓言在白求恩会堂内久久回荡。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学员和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学生特别策划、同台演出了一场“同根同源,携手同行”主题晚会,表达两校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情感和对学校创建者之一——白求恩大夫的崇敬思念。

话剧《离开白求恩的日子》、影子剧《不死鸟——诺尔曼·白求恩》、配乐诗朗诵《永远的白求恩》、小合唱《白求恩精神永放光芒》,深深地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白求恩精神研究会袁永林会长称赞到:“学生们对白求恩精神的理解,体现在每一个节目里,体现在每一个人物细节刻画上,他们无愧于‘白求恩弟子’的光荣称号。我们欣慰弘扬白求恩精神的事业后继有人!”

一次长谈,一项共识

吉林大学杨振斌书记率白求恩医学部,学院、医院主要领导与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团以上领导干部,就医学教育、白求恩精神育人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李云波校长表达了全校官兵热烈欢迎的感情、日思夜盼的思念、同根同源的荣耀和携手前进的愿景,称赞白求恩医学部重回老家、重走白求恩路是践行“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务实之举。

在吉林大学举办的“同根同源”座谈会上,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于维国政委在讲话中系统回顾了两校同根同源、分校发展的光荣历史;介绍了学校弘扬白求恩精神的扎实举措;倡议合力在弘扬白求恩精神方面走在前列、做得更好;携手贯彻落实“军民融合”战略部署,在军地医疗建设、人才培养提升、科研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杨振斌书记说,学校是白求恩留在“老家的根”,此次“回家”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今后,双方在传承弘扬白求恩精神方面要开展更加密切的合作;在医学领域要发挥好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的优势,为国家和军队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