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大在京闭幕,习主席主持召开新一届军委班子第一次常务会议。他强调:“我们一定要时刻以党和人民为念,以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为念,以国防和军队建设为念”。
翻开历史新篇,“强军巨轮”从这里扬帆启航。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习主席的十九大报告振奋人心。他提出,“力争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绘制发展蓝图,“强军号角”在这里声破苍穹。
五年,军队院校改革落地生根,真正成为了“强军人才的熔炉”。
五年,我在前行中触摸改革强军气息,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军官”。
那年8月,我永远记得,当我戴着红花,拎着行李,站立在原济南军区兵种训练基地雄伟的大门前时,似乎并没有预见到,未来的这几年对于我,对于中国,对于人民军队,将是多么的不平凡。
前行,我为使命俯身练技能,也为梦想握笔演公式
2014年11月24日至26日,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在京举行,我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整体性革命性改革全面展开。习总书记在会上强调,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
当时正在某通信团岗前集训队学习的我,有一种非常强烈的预感——未来不久,信息化作战的硝烟,将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吹进全军的土壤。果不其然,2015年,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给通信保障提出了“联训联保”的新课题,确立了“一线联三军、一键通末端”的新要求,拉开了信息化作战体系的大幕。一台台设备瞬间丢进了历史的故纸堆,各种新式装备纷至沓来。随后,我所在通信团进行大规模施工搬迁,我有幸参与其中。光缆接续、架设线路,战友们顶风冒雨,踏破战靴;改造机房、测量数据,战友们连续作业,加班加点。一场场同共雨、共奋进的战斗,激发了大家求知探索的渴望,而我,作为沐浴改革强军之光的新一代,一路前行,一路蜕变。
2015年底,卸下行囊,参加比武集训归来的我,离开了那三尺机台,再次握起手中那杆笔,为曾经的梦想再次拼搏,不仅没有生疏感,握住笔杆的双手反而愈加坚定。因为在当兵的日子里,我终于深刻地感受到,正是无数前辈的负重前行,才换来如今的幸福时光,与其退伍还乡不如延续军旅,参加军考的机会只有两次,多么地难得,多么的珍贵,我怎能不珍惜?怎敢不珍惜?
如今,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军校学子,既可以推演公式书文章,更敢于上阵沙场砺精兵,这些学与血交织的画面,构筑了今日中国军校最鲜活的场面。我们成长于改革浪潮中,未来也必将勇立于改革浪潮中。
前行,我惊叹利剑高悬斩“虎蝇”,也心喜官兵同心立“新风”
过去的五年,反腐的警钟长鸣不断,军队也一度成为反腐的“风暴眼”。中央延续高压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并不断完善各项执纪问责制度,让制度的“笼子”通上“高压电”,让党风为之一新、民心为之一振,政治生态得到了重塑。
军考前,母亲曾多次打电话问我,“儿子,军校门槛高,要不要走动一下人脉”?我自信地说,“妈,不用!”通过自身的努力,我最终以原济南军区男兵第一名的成绩被国防科大所录取。现如今,不仅入校选拔更加透明公开,毕业分配也在进一步完善。2015年,“军校毕业分配综合评定制度”出台,赋予了每一个军校学员“公平、公正、公开”进行选择的权利,人生的选择权交到了“奋斗”手中。同时,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钢铁纪律,开始前所未有地在军队运转起来。
前行,我目睹实战演训“坐实”,也亲感军队保障“走心”
点兵朱日和尽显大国威严,战略核潜艇打造“海上长城”,“和平方舟”抛锚远航,“东风”系列导弹剑锋高擎,“歼-20”守卫蓝天之梦,“辽宁号”助百年梦想终成真……中国军队向世人亮出了最强壮的“肌肉”。
2017年8月,我来到位于豫中平原的某部侦察营当兵实习,并随他们参加野外驻训。那里,硝烟弥漫,士兵们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一股浓浓的“兵味”,告诉我们什么是“能打仗、打胜仗”的兵。他们身上的伤病很多,却依然向连队递交了留队申请;他们大多都还是单身,却依然争着抢着出国维和…..一天的训练结束,每一个都是蓬头垢面,但却神采飞扬,眼神里透着光,夜幕降临,训练场上又是人头攒动。
今日的中国军队,在复杂陌生作战环境下的跨区演习将成为常态,常态化机制化的换防制度也正在逐渐建立。中国军人未来的生活,将更苦、更累,但是,祖国不会忘记中国军人。于是我们也可以看到,联勤保障部队成立后,一件件惠及全军官兵的利事逐渐推出,军人工资获提升,“军人依法优先”在全国机场普及,新一代“军人保障卡”将实现全军同轨……
五年过去了,十九大也已闭幕,改革的风暴给中国军队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军校会迎来政治生态的浓浓新绿,我们将会享受更加优厚的福利政策。同学们,加油吧!借用习主席的一句话“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好的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