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红色地标",国防科大"银河传人"有啥感悟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宋浩 郝昕 兰济民责任编辑:张硕
2018-05-16 10:54

探访秋收起义纪念馆。郝 昕

传承基因砺青春,矢志强军谋打赢。5月11日,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团委组织受表彰的39名优秀团员和4名优秀团干部,开启了探访“红色地标”——文家市秋收起义纪念馆的旅程。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走进纪念馆旧址,大厅右边的玻璃墙上,一首毛泽东主席家喻户晓的《西江月·秋收起义》,将学员们带回了那个血与火的年代。

“一幅幅壮烈的革命历史画面,一个个革命将士的名字,仿佛让我看到了秋收起义炮火纷飞的壮烈场面,心中升腾起了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和由衷敬仰,我们的先辈付出了很多牺牲,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把前辈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发扬下去,在学习、训练、生活中纠正‘和平积弊’带来的不良影响,把党的事业好好传承下去!”二队学员宋杰走出展馆依然心潮难平。

参观会师旧址后,学员们辗转来到胡耀邦故居——浏阳市和镇苍坊村。

从故居和纪念馆里陈列的大量文物、实物和照片中,学员们看到了胡耀邦同志“心在人民,无论大事小事,利为天下,何必争多得少”的崇高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以及一心为民、廉洁奉公、实事求是、敢于真言、勇于坚持真理的品格和作风。

在胡耀邦纪念馆,一副对联引起了学员们的注意。“‘屋矮能容月,楼高不染尘’这幅对联既是胡耀邦一生的写照,也启发我们要像党的老一辈革命家一样,常怀感恩与宽容之心,善始克终,勿忘初心。”梁晨颇有感悟地说道。

“以瞻仰革命发源地的形式,引领广大优秀团员感悟先辈的革命精神,了解他们的奋斗历史,对教育引导学员筑牢红色信仰,立志建功军营具有很强的意义。”该院团委书记郑光辉如是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