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汶川 十年留声
  • 要闻 评说
  • 记忆 人物
  • 援建 救援
  • 数说 足迹
  • 影像 掌阅
  • 百科 互动
震后十年启示录:中国力量的十年成长

纪念历史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过去未完成的、现在正在做的和将来要做的,做得更好。

军民融合,让中国军队应急救援能力更强

这十年,军地救援体系日益完善,军民一体,统一指挥,高效协作。

如此秀美!沿着十年前的救灾航线再看川西新貌

从军机视角俯瞰巴蜀新城新貌。

瞿良:汶川地震那年我18岁,一天就长大了

18岁这场生死大救援成就了他一生的荣光。

有一种奋斗叫中国力量

回首10年,在抢救生命、重建家园、振兴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壮歌,创造了一个个攻坚克难的奇迹。

汶川的记忆,除却身体上的苦痛,满满都是感恩

十年光阴转瞬而逝,这个亲历汶川地震的姑娘说,除却身体上的苦痛,这段经历满满都是感恩。

震后十年新青川:城在景中 景在城中

10年间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百姓安居乐业,一派祥和景象。

绵竹市灾后重建十周年社会发展综述

绵竹,幅员1250平方公里。经历“5.12”特大地震,而后涅槃重生。

专访|那个十年前你救下的孩子,成了和你一样的人

在汶川地震10周年之际,中国军网对强天林进行了专访,记录下他背后那段感人的故事。

“敬礼娃娃”已成帅小伙:再看照片会更坚强

2018年,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法制晚报记者来到四川绵阳,在郎铮家里见到了当年的“敬礼娃娃”。

“消防英雄”肖显辉:十年如一日奋战一线的硬汉

“5•12”汶川特大地震救援中,肖显辉带领的3人救援小组,在老北川中学救出了19名被困学生。

外科医生蒋欣:用十年陪伴,做截肢孩子的“守护神”

十年前,当时的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医生蒋欣副教授,是为“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受伤孩子保全患肢成功率最高的医生。

“夹缝男孩”郑海洋:轮椅上起舞的新青年

地震后的22小时,郑海洋从学校废墟的夹缝中获救,“夹缝男孩”因此得名。

地震亲历者徐萍:儿时梦已圆,现阶段有个大心愿

十年前,她是那个常在脑后扎着个马尾辫的圆脸小丫头,身处校园,亲历了身边最亲近的人离开。

"中国心"高思发:十年"公益经",最美好的是坚持

作为北川中国心志愿者团队领队,高思发将自己未来的人生,设定为一条永不回头的直线。

"可乐男孩"薛枭:地震"震"出我的乐观

在中粮可口可乐饮料(四川)有限公司公共事务及传讯部,薛枭主要负责可口可乐世界·成都博物馆运营及相关政府事务工作。

从空中生命航线“俯瞰”我军战略投送新面貌

天色微亮,随着直升机桨叶的旋转,中国军网记者踏上了俯瞰川西新貌的航线。

重访汶川灾区:大爱圆梦,再建秀美家园

沧桑巨变,精神不朽,灾区人民正与伟大新时代同行!

如此秀美!沿着十年前的救灾航线再看川西新貌

从军机视角俯瞰巴蜀新城新貌。

“阳光机组”成员十年后重飞救灾航线,看川西新面貌

“5·12”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十年,当年满目疮痍的灾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发展:有一种奋斗叫中国力量

回首10年,在抢救生命、重建家园、振兴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壮歌,创造了一个个攻坚克难的奇迹。

震后十年看汉中 青山绿水气象新

地震十周年之际,记者再次来到曾经满目疮痍的灾区,看到的是汉中城乡面貌已焕然一新。

震后十年看陇南:感恩村迈向“小康村”

经过十年的建设,如今的感恩村小楼整齐排开,村容整洁,村民过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

甜樱桃让汶川乡村生活“甜”起来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近年来,汶川当地有越来越多的果农和商家通过淘宝、微信把樱桃卖到外地,乡村生活“甜”起来

震后十年重走“蜀道”,看看剑门雄关的新变化

地震过后的10年间,剑门关已是今非昔比。

震后十年新青川

10年间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百姓安居乐业,一派祥和景象。

震后十年,探访解放军援建的汶川八一小学

汶川八一小学是“5·12”地震后由原第二炮兵援建的一所学校,可满足周边18个村的学习需求。

纪念“5·12”汶川大地震10周年慰问演出在四川举行

“5·12”汶川大地震10周年慰问演出5月7日晚在四川省绵阳市九州体育馆举行。

震后十年俯瞰青川 看不够你的山绵延水潺潺

如今,整个世界都在为她的美丽而点赞! 高清航拍图来了,请大家记住美丽的青川!

汶川地震十周年:再还人间一个锦绣巴蜀

欣欣向荣的新农村、勃勃生机的新园区、鳞次栉比的新民居……龙门山脉城镇村落美丽和谐、山清水秀,再还人间一个锦绣巴蜀。

人民日报:灾难中挺立伟大的中国

气壮山河的生命大救援,迸发出世所罕见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将这段日日夜夜标注成共和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新起点。汶川作证:我们这个民族,经得起颠簸!

人民时评:震后一年,我们一起成长

一年,在时光隧道中,不过是白驹过隙,而在我们共和国的历史上,它却是如此绵长。生与死,伤痛和希望,酸楚和艰辛,太多的泪水、太多的呐喊,将这一年浸润得饱满而沉重,深情而沧桑。

汶川地震两周年:人民满意的壮丽答卷

一砖一瓦,重筑灾后家园;一锄一犁,耕耘新的生活。携手走过两年,汶川特大地震灾区1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年之后,让我们依然坚守汶川的人性之光

这个5月,四川盆地杜鹃花开得正艳,一片曾遭受地震重创的土地,又重回人们的视线之中。

汶川四周年:从“新生” 到“成长”

人们眼中所谓的不可思议,如果不是谎言,则必然是非凡的凝聚力、意志力与行动力的结合。

在北京望四川,从汶川到芦山

在北京望四川,是因为,西南处,曾经历国殇;从汶川到芦山,可见两场地震在国人心中的关联,一个国家与社会面对灾难的变与不变。

汶川地震6周年:感恩奋进的中国力量中国梦

回望汶川,铭记来路,若不是那些励志的标语、感恩的横幅,不易驻足发现是灾后重建的繁荣小镇、美丽村庄。如今的巴蜀大地,见证了应对巨灾的中国力量,感恩奋进力量创造了无数个中国奇迹、世界奇迹。

地震七周年 汶川在崛起

前进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灾难就是最现实的考验,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七年,然而灾区人民的生活依旧在继续,同时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回望汶川:苦难中成长,砥砺中前行

8年后,在这片曾经满目疮痍的废墟上崛起了一座欣欣向荣的新城。时间见证了蜕变与成长,无论是对当年的幸存者,还是救援者。

军报记者忆汶川:37天,我翻过了人生的一座大山

一个身在祖国母亲怀抱、深在亿万中华同胞心中的省份,他们的未来,他们的希望,正伴随着国旗冉冉、国歌声声,在震后废墟上升起、升起、升起!

汶川地震10年来,废墟上耸立起民族精神大厦

这种精神,不仅坚定了灾区百姓从废墟中站起来的信心,激发了他们从灾难中奋起的斗志,更为伟大的民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元素,成为我们永恒的精神财富。

1
遇地震,莫惊慌,保镇静,少伤亡。 先颠簸,是近震,只摇晃,震必远。 是远震,不用管,若近震,莫等闲。
1
地震受伤后,如何进行正确包扎?今天,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的学员为大家示范正确的三角巾帽式包扎法,大家快快学起来!
1
地震后环境受到破外,饮食卫生也会受影响,所以地震后灾区的群众要注意预防传染病,预防传染病要注意哪些呢?
1
为了进一步增进对规划的理解、推进规划落实,中国地震局相关负责人就有关情况进行了解读。
1
在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不少市民和学生来到山东烟台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学习避震逃生技能,了解防灾减灾知识。
1
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武警上海总队四支队官兵走进上海市奉贤区阳光外国语学校,开展“防灾减灾进校园”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