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暖的启示今天更加温暖——
一个高举英雄的民族,才是有血性、有希望的民族
2007年,“感动中国”评选组委会给孟祥斌的颁奖词中有这样一句话:“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直到今天,这种温暖依旧在延续。
关键时刻总有军人逆行冲锋,生死关头总有军人无畏无惧。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行动在军队并非个例,为什么孟祥斌的事迹能产生如此大的反响?为什么那么多群众自发悼念?为什么10年过去,这座城市依然惦记牵挂这位英雄?
生活在美好新时代,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该怎样对待英雄、尊崇英雄?透过军地各级关爱孟祥斌烈士的一系列事例中,我们也许能够从中找到答案。
孟祥斌牺牲至今,浙江金华和烈士家乡山东齐河等地方政府在关爱烈士家庭、学习弘扬烈士事迹等方面,采取了不少优待措施,让烈士家人后顾无忧。
“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才是有血性、有希望的民族!”金华市双拥办领导告诉记者,“面对英烈,我们唯有无限崇敬、深切缅怀,忘记英雄就等于背叛!”
前不久,记者来到金华市采访,行走在这座城市,处处感受到一种对军人的尊崇和敬仰。市民只要听说是英雄孟祥斌部队的,都会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那个小伙子了不起!”
行走在英雄的部队,官兵也会自豪地介绍:“我来自英雄孟祥斌的部队!”
记者了解到,浙江金华——自孟祥斌牺牲后的10年间,连续3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近年来,驻地政府始终把保障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完善优待安置政策,着力解决官兵实际困难。帮助部队随军子女办理入学入托,免费培训解决随军家属就业难题,妥善安置转业干部。在涉军维权问题上,开辟“绿色通道”,依法对涉军纠纷和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办理、优先执行,切实为部队解决实际困难,排解官兵后顾之忧。
在远离战火硝烟的和平年代,在GDP超过5万亿的浙江,社会对军人的尊崇源自哪里?透过地方各级关爱孟祥斌烈士的温暖启示,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源自于地方党政机关主动作为、拥军爱军,推动形成热爱军队、深爱军人的社会生态;源自于人民群众在物质文明更加富足的情况下,对崇高道德的敬仰、对文明风尚的期盼、对和谐社会的追求,这实质上是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源自于军队练兵备战、抢险救灾,不断强大履行保家卫国神圣使命的能力,赢得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尊崇……
“英雄舍生忘死,捍卫了和平环境;英雄牺牲奉献,让我们尽享荣耀。”火箭军军史专家王缓平告诉记者,国家不能没有英雄,社会不能忘记英雄。我国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0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建有4000多个烈士纪念设施,98.9万余座烈士墓,2.9万余处烈士纪念堂馆、碑亭、塔祠、塑像等,让先烈有了归属,让英雄得到了尊重,让后人有了寄托哀思、表达情怀的平台,每年约有上亿人次到烈士陵园等场所参观瞻仰。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却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崇尚英雄、关爱英烈,就是赓续英雄精神,就能凝聚复兴的能量,激发前行的力量。
这是一座城为何如此惦记一个人的内在答案,这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英雄尊崇的内心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