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责任编辑:李林2014-08-29 14:49

二、湘南暴动——对军队同工农运动相结合的探索

朱德在回顾南昌起义这一段历史时曾说:“当时只看到武装斗争的必要,而没有认识到武装斗争必须和农民的革命斗争相结合,没有把军队开到农村去搞政权,建立革命根据地;反而在起义胜利后把部队从南昌拉到广东去了”[3]。朱德认为:南昌起义失败的教训之一,就是没有和江西的农民运动相结合,反而劳师远征去了广东,孤军奋战,以致最后失败;如果当时就在江西各地开展农民运动,解决土地问题,建立革命根据地,是完全可以站得住脚的。他认为,部队退却到农村后,由于正规部队人数少、地形不熟、供给不足,如不依靠当地的人民群众,别说发展壮大,就是要生存下来都极其困难。因此,在湘南暴动期间,朱德就非常重视群众工作、地方政权建设以及扩大红军的工作。

1927年11月下旬,汝城会议提出了由革命军打先锋的农民暴动计划。朱德再次强调:起义军要以农村为阵地,组织广大农民,拿起武器,开展武装暴动。朱德在汝城等地频频出席地方召开的党组织负责人联席会议,疏通正规部队与地方党组织、农民自卫军的联系,并以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一四〇团的名义发出布告,号召穷人们团结起来,打倒新老军阀,打倒地主豪绅。汝城会议结束时,朱德还鼓励汝城县委书记何日升、郴县县委书记夏明震,要他们更加广泛地发动群众,开展工农武装斗争。在汝城期间,朱德、陈毅还率部深入农村宣传发动,开展打土豪和练兵扩军运动,教群众学唱“打倒列强”、“无产阶级得解放”等歌曲。经过宣传发动,数百名青年纷纷报名参军,补充新鲜血液,壮大革命队伍。朱德一行临别汝城津江时,特亲笔题赠“世界一家”的匾额。12月10日,起义军由汝城到达广东仁化董塘时,召开了数千人的群众大会,朱德发表讲话,鼓励群众起来闹革命。1928年1月4日,朱德、陈毅率部由韶关回师仁化董塘,发动农民武装一举攻占了仁化县城,帮助筹集经费2000多元和一批枪弹,并整编了仁化农军。

1月12日,湘南起义在宜章一打响,不到一个月工夫,就有十多个县响应起义,一百多万农民行动起来。先后成立了湘南苏维埃政府和宜章、郴县、永兴、耒阳、资兴、安仁六县苏维埃政府;先后帮助宜章、郴县、耒阳分别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三师、第七师、第四师,还成立了永兴赤色警卫团、资兴独立团、汝桂边区游击大队、桐梓山工农游击队等,工农武装人数达34000余人,形成了正规军、地方军、游击队三位一体的人民武装体制。同时,对地方部队解决武器装备、加强领导和训练,使其在配合军队作战、开展土地革命、保卫胜利果实中发挥巨大作用。

湘南起义一开始就明确提出了以土地革命为中心任务,因此,暴动队伍推进到哪里,就在哪里宣传和组织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烧毁田契债券,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工农革命军既是武装的战斗队,又是土地革命的工作队,还是帮助组织农军的指导者。为了搞好插标分田,3月16日—20日,湘南特委在永兴太平寺召开的湘南工农兵代表会议上,作出了土地问题决议案;会后通过湘阴渡的试点,很快在湘南各地开展了大规模的插标分田运动。据有关资料表明,湘南起义中,宜章、郴县、耒阳、永兴、桂阳、资兴、汝城、桂东八县,共插标分田69万多亩,约占总耕地面积的20﹪。插标分田最多的郴县,全县32万亩,插标分田18万亩,达到60﹪。由于有效地开展了土地革命,从而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他们在斗争中认识了共产党,认识了苏维埃政府,并且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与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农民把“埃政府”(即苏维埃政府)看作是他们的政府,随便什么事都要到“埃政府”里面去解决。农民的积极性达到惊人的高度,不管是与当地地主武装斗争也好,赤色戒严也好,侦探敌情也好,军事运输和交通也好,“埃政府”一分配下来,总是争先恐后地自动出来担任,丝毫没有推诿、躲避、厌倦等现象。[4]

这些,都是朱德汲取南昌起义失利的沉痛教训,实现军队同工农运动相结合的辉煌战果,也为“古田会议决议”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经验。朱德认为,要建设人民的军队,就必须反对只管打仗、不问其他的单纯军事观点,反对单纯游击、不要根据地建设、走州过府的流寇思想,反对只顾自身壮大、不管地方武装发展的本位观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