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仁大德守望至善至美

——记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肖颖彬教授(下)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记者 张晓祺 特约记者 花晓 通讯员 徐国斌 陈晓霞责任编辑:董兆辉
2014-07-09 15:19


学习中的肖颖彬。(摄影 刘潺)


“让整个一生都在追求中度过吧,那么在这一生必定会有许多顶顶美好的时刻。”这是谁的话?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这句话,肖颖彬很喜欢。

采访肖颖彬的日子里,记者意外得知,医学造诣深厚的他,竟然也是个“文学青年”。到他家里探访,果不其然,书架上摆满了中外名著。他喜欢读书,爱读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最喜欢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尽管已看过多年,他仍清晰记着书里的每一个细节。

“我非常欣赏书里的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肖颖彬说,“他的正义,他的质朴,他的积极向上,特别是他身上蕴含的大仁大爱,深深吸引着我。”

面对记者的采访,他灵机一动,把罗曼·罗兰的名言“套用”过来:“让整个一生都在追求中度过吧,每挽救一个生命,就是我生命中顶顶美好的时刻。”

诚哉斯言。探寻肖颖彬的足迹,一名人民军医的大仁大德,在圣洁的手术刀上熠熠生辉!

 

■生命因爱心而厚重,生活因热心而充盈——

“微笑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高超的医术能治病,和煦的笑容能暖心”

 

心血管外科护理站的墙上,挂了一幅很大的宣传画。上面有一首诗,叫《微笑》:一个微笑/仅有几秒/而给人留下的回忆/终生美好……

这首诗,是肖颖彬从一本文学刊物上摘录的。微笑的背后,是一种职业的操守。操守的背后,是一颗慈爱的心灵。他对同事讲:“微笑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高超的医术能治病,和煦的笑容能暖心。”

肖颖彬的脸上,经常挂着他特有的“肖氏微笑”——眉毛弯弯的,眼睛弯弯的,嘴角弯弯的……在病人床边,他常常伴着微笑反复嘱咐:“明天就要给您做手术了,请放心,别紧张,我们一起加油……”

“非仁爱之士不可托,非廉洁淳厚不可信,非聪明理达不可任。”在肖颖彬看来,关爱是对病人的一剂“好药方”。

从医35年,每次手术前一天晚上,他一定要到病房看望病人,和病人谈一次话,哪怕刚下手术台,也要先见病人再回家。

家是哪儿的啊?家里几口人啊?家里条件如何啊?他一边与病人“唠嗑”,一边听听病人的胸音,号号病人的脉搏,甚至撸起裤腿看看病人的腿脚。临走时,他还要细心地为病人盖好被子……

为减轻患者家庭的负担,保证用药合理科学,肖颖彬每天都要到护理站认真查对医嘱单,检查病人的用药情况,药品的规范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等,都要向病人交代得清清楚楚。

“病人能躺在手术台上,让你麻醉,让你开刀,把生命托付给你,这是多大的信任啊!我们当医生的,可不能辜负了这份信任。”肖颖彬常说,“手术刀从金属质地上来说,是冰冷的。但握在医生手里后,就应该用心去把它攥热!”

新疆边防某部一名士官带着患病的儿子,不远千里慕名找肖颖彬求医。手术成功后,这名士官试图用各种方法表达谢意,均被婉言谢绝。

看着孩子在医生护士的精心呵护下一天天恢复健康,他把在心血管外科的所见所闻,写成27封4万多字的“日记式感谢信”。

这名士官说,要把这本日记作为“特殊礼物”送给孩子,激励他长大后报考第三军医大学,当一名肖颖彬式的好军医。

 

■百丈高树倒于朽,千里长堤溃于穴——

“听诊器里有良心。如果收病人一个红包,就会毁坏一次党的形象”

 

在新桥医院,从上到下都知道肖颖彬有个“铁规矩”——不收红包。

“这些年,主任委托我退的红包有多少?我数也数不清。退红包绝对真诚,不是作秀。”同肖颖彬共事20多年的心血管外科护士长刘晓莉说。

对于收红包、拿药品回扣的事,肖颖彬深恶痛绝。他给自己科室的医生“约法三章”:如果病人带来的片子能诊断清楚,决不让他们做第二次检查;能用普通消炎药,决不用高档抗生素……

“听诊器里有良心,手术刀下含真情,处方权里见真心。”肖颖彬说,“我们是人民军医,每收一个病人的红包,就会毁坏一次党和军队的形象……”

一次,忙碌了一天的肖颖彬正准备下班,一位老人怯生生来到他面前。原来,老人带着孙子专程从外地赶来看病,由于来晚了,没有挂上号。肖颖彬顾不上饥肠辘辘,认真为小男孩做了检查,并安排爷孙俩住进了病房。

住院期间,尽管老人和孩子吃的是酱油拌米饭,但还是硬塞给肖颖彬200元钱,说不给红包心里不踏实。成功给孩子实施手术后,肖颖彬不仅把红包退还给老人,还从家里拿来鸡蛋给孩子补充营养。

孩子痊愈出院时,老人瞒着医护人员给科室订做了一面锦旗。肖颖彬与支部成员商量后,决定由科室出钱买下这面锦旗,并自掏腰包为爷孙俩买了回家的火车票。肖颖彬对医护人员说:“一面锦旗少说也要一两百块。我们收一面锦旗,可能就会让患者饿几天肚子啊!”

从此,心血管外科又多了一条“铁规矩”——不收锦旗。

“一个病人,他的背后是一个家庭,咱们给一个病人看病,直接牵扯到一个家庭是不是能够继续幸福。”上学时老师刘欲团说的话,肖颖彬始终铭记在心。

回想一些贫困患者把皱巴巴的零钱数了又数的场景,他对医护人员动情地说:“不是万般无奈,病人不会到我们这里求医。我们将心比心,为他们精打细算,不光是救患者的一条命,也是帮他们一家人!”

长期以来,肖颖彬带领科室人员坚持做“适度检查”、开“透明处方”、动“阳光手术”,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不用高档药、过量药,药占比控制在18%以下,远低于国家对三甲医院43%的标准。

百丈高树倒于朽,千里长堤溃于穴。肖颖彬说:“一个人,建立信仰不容易,用行动捍卫自己的信仰更不容易!医生和患者本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理应同心协力,共诛病魔。”

在科室发给住院患者的健康宣教手册上,两条纪律赫然醒目——

第一条:“红包不会对您的病情有任何帮助,本科室拒收红包或礼物,也不要通过中间人送红包、礼物。”

第二条:“本科室不收锦旗,一面锦旗价值不菲,请您用这些钱给病人增加营养,这会让我们更高兴。”

“纪律硬如铁,谁碰谁流血!我们对患者多一份真诚,他们就会对党多一份信任。”说这话的时候,肖颖彬的目光清澈如水。

 

 ■红梅耐寒霜,明珠不染尘——

“我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祖国,更热爱人民军医的神圣称谓”

 

一台心外科手术有多长?短则3、4个小时,长的7、8个小时,特别复杂的甚至需要10多个小时。

手术专用眼镜片上,是厚厚的放大镜,上端装有小型探灯,还有长长的金属导线……这个头套,是肖颖彬每次做心脏手术时必备的“行头”。记者用手掂了掂,足有两斤重。

弯着腰,低着头,精神高度集中……长期这样做手术,肖颖彬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

2009年初,他病情加重,差点晕倒在手术台上。这一次,他变成了患者,接受了椎间盘摘除手术,并被置入钢板固定。

术后第10天,心血管外科收治了一位需要做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危重患者,家属希望由肖颖彬主刀。得知消息,他不顾劝阻,带着颈托,冒着钢板移位的危险,为患者进行了4个小时的手术。手术室护士长刘珂汐说:“他在用自己的健康换取病人生命!”

“我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祖国,更热爱人民军医的神圣称谓!”这句话,是一向低调的肖颖彬难得说出的高调话。

早些年,他留学德国时,国外导师以优厚待遇极力挽留,被他毅然拒绝。当时,在德国做一台心脏手术的收入,相当于肖颖彬在国内一年的工资。

“热爱祖国与执著事业的完美结合,深厚学养与高尚品德的完美结合,严谨作风与科学方法的完美结合。”采访中,新桥医院政委杨斌一连用了3个“完美结合”,表达对肖颖彬的敬意。

谈及爸爸,女儿小雨很无奈:“长大后绝不当医生,因为爸爸太忙太辛苦了,以后要有一个闲一点的女儿来照顾他!”

肖颖彬把时间和爱都给了病人,却把遗憾留给了自己。2004年,他去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心脏搭桥手术。没想到,远在家乡的父亲猝然离世。

噩耗传到大洋彼岸,肖颖彬潇然泪下:“自己身为心血管外科医生,救治了那么多的病人,竟没能治好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的父亲!”

采访中,记者无意中触及了他心中的隐痛:“没机会给父亲尽孝了,甚至连他去世时都未能见上一面,这是我一辈子最大的遗憾。”

那一刻,他将目光缓缓移向窗外,沉默了很久、很久……

在肖颖彬的办公室,悬挂着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防原医学奠基人程天民教授赠送给他的一幅字:“红梅耐寒霜,明珠不染尘。”

这句话,正是对他大仁大德人格魅力的生动写照!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