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舞者”肖颖彬

来源:华龙网作者:刘艳责任编辑:董兆辉
2014-07-10 17:32

华龙网7月10日13时45分讯 (记者 刘艳) 心血管外科是临床医学中风险最高、挑战性最大的科室之一,心血管手术被形容是“在刀尖上跳舞”。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外科主任肖颖彬就是一位“刀尖上的舞者”。肖颖彬说,他梦想着成为心血管外科这个“舞台”上最优秀的“舞者”,破解心脏的奥秘,攻克心脏疾病的难题,让患者摆脱心脏疾病的折磨。

 

餐巾纸上练缝合 让创新之“心”不停跳

 

从医35年,肖颖彬带领科室,先后完成多个“第一”——世界首例在高原上心脏不停跳手术、国内首例连体婴儿分离手术、国内首例复杂“异位心”矫治等手术,救治病人3万多例。

“对于心外科医生,99分等于0分。”在肖颖彬看来,心脏手术人命关天,来不得半点马虎,患者很可能因为你丢失的那1分而失去生命。

缝合是心脏手术的重要基本功,为了练好技术,肖颖彬在柔软易破的餐巾纸、小白鼠花生米大的心脏,甚至在细若游丝的鸡爪血管上练,终于练就了过硬娴熟的缝合技术。

心脏外科手术,过去一直是在心脏停止跳动、心脏内无血的情况下进行,而手术中心脏缺血、术后心脏复跳等又成为困扰世界心脏外科医生的医学难题。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研究在国内兴起,肖颖彬敏锐地“捕捉”这一前沿技术,带领大家展开攻关,在1000多次动物实验的基础上,终于取得突破,创立了一系列新技术,创造了一套独特的心脏跳动下进行心脏手术的技术模式。目前,在已进行的5600多例此类手术中成功率达98%以上,居国际领先水平。

作为一名心脏外科医生,肖颖彬不断创新,对技术精益求精、对难关勇于挑战,他带领科室先后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高原心脏不停跳、“三尖瓣骑跨”矫治等重大疑难手术,救治了3万多例病人,其中不少是国内外公认的疑难病患者。

 

把患者放第一位 “用心”换病人“放心”

 

肖颖彬常对科里人讲:“病人将唯一的那颗心脏都交给我们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认真对待他们每一个?我们要以‘用心’,换取病人的‘放心’。”

今年4月一天晚上11点过,刚下手术台的肖颖彬接到求助电话,开县一名70多岁的患者,在做心血管导管介入术时,冠状动脉破裂了,情况十分危急。

肖颖彬了解情况后,确定患者需做急诊搭桥手术,但当地医院缺乏开展这类急诊手术的设备条件,于是他提出和患者同时出发,赶往距开县最近、且符合手术条件的万州区三峡中心医院,这样比直接把患者送到主城来抢救将节约近1个小时时间。

经过3小时的奔波,次日凌晨2点,肖颖彬赶到万州,直奔手术室,3个小时后,手术取得成功,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抢救了回来。而肖颖彬却顾不上休息,又驱车赶回主城,因为当天上午,科里还有安排了手术,他不愿让患者等待。

 

从医以来 他没有收过一个红包

 

从医以来,肖颖彬没收过一个红包,而且要求科室连锦旗也不能收。他常跟科室人员说:“一个锦旗,少说也要一两百块,这些钱可能就是好多贫困患者几天的饭钱。我们收一面锦旗,可能就会让患者饿几天肚子啊!”

一次,一位老人带着小孙子来看病,悄悄塞给肖颖彬200元钱,说不给红包放心不下。孩子手术后,肖颖彬把红包还给了老人。

孩子要出院时,老人又订做了一面锦旗要送。得知情况,肖颖彬和科室同事商量,科室出钱“买下”这面锦旗,随后召开病员和家属座谈会,公开说明科室所有人员不收红包,也不收锦旗。

一直以来,肖颖彬也带领科室人员坚持做“适度检查”,开“透明处方”,动“阳光手术”。公示每台手术的时间安排、主刀医生和责任护士,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不用高档药、过量药。

对药品管控,一个数据最具说服力,这么多年来,肖颖彬所在科室药品收入占毛收入比例一直控制在18%以内,远低于国家卫计委对三甲医院要求的43%的标准。

 

梦想做最优秀的“舞者” 攻克心脏疾病难题

 

今年50岁的肖颖彬,先后获得第13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以及心血管外科最高奖——中国医师协会“金刀奖”、“全军优秀共产党员”、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等众多荣誉。

在荣誉面前,肖颖彬一直保持着一颗谦虚平和的心,他时刻提醒自己“归零”,任何成绩都只代表过去,每一次进步都要“从零开始”。

肖颖彬说,有人形象地把心血管手术比作是在刀尖上跳舞,他很喜欢这个“舞台”,梦想着成为这个“舞台”上最优秀的舞者,破解心脏的奥秘,攻克心脏疾病的难题,让患者摆脱心脏疾病的折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