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但凡到过麻栗坡的人,都知道一位叫朱效悯的照相馆老板。
这得从一张照片说起。
2004年清明节,年近七旬的老人赵斗兰凑齐路费,终于第一次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看望她唯一的儿子——赵占英烈士。思念了20年,腰身不再挺拔的老人用枯树般皴裂的手轻抚着冰冷的墓碑,号啕大哭……
这一幕,被偶然经过的朱效悯记录下来并上传网上。之后,这张照片引来众多网友关注。一位叫作“云淡水暖”的网友配了一首名为《妈妈,我等了您20年》的诗,感动了无数人——
妈妈!那一定是您/我听到了,那手工的绣花布鞋,踏在地上的声音/从襁褓时开始就听着,一直听到穿上了绿色的军装。
妈妈,20年前/当我被子弹击倒在前沿/我多么想您亲手为我合上双眼/用您温柔的手,再摸我的脸颊一遍……
在麻栗坡土生土长的朱效悯从小就与军人结下不解之缘。当年听说落水洞野战医院堆放着大批血衣,在县中学读书的他便随同学一道去义务洗衣服。当看到清清的畴阳河被上千件血衣染得血红时,朱效悯心生崇高的敬意。
中学毕业后,在新城蔬菜站做临时工的朱效悯负责为轮战部队送蔬菜,在这期间,一名老兵教他照相,并送给他一台华夏821照相机。后来,朱效悯在县城开了一家照相馆。
让朱效悯没想到的是,这张偶然拍摄的照片改变了赵斗兰的生活。当得知许多热心网友去看望老人,为她捐钱捐物时,朱效悯萌生了一个想法:定期去麻栗坡烈士陵园拍照,让人们不仅记住这些英烈,还记住那些在战争中失去亲人,一辈子生活在哀思之中,同样为我们的幸福作出巨大牺牲和奉献的人。
其实在麻栗坡,像朱效悯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那年清明节,天空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墓碑上的红五星在雨水的冲刷后格外耀眼。几名志愿者捧着960支鲜红的玫瑰来到陵园献给英雄。一枝枝火红的玫瑰,让清冷寂寥的烈士陵园充满生机;漫山遍野的红玫瑰,诉说人们对烈士永恒不变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