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晚上,《怀念战友》的歌声响起在天山南北的哨所。官兵们忘不了:“郭编辑白天赶路、采访,晚上赶写稿件,眼睛困得看不清电脑,他揉揉眼,在房子里转几圈,打开窗户透透寒冷的空气继续写。我们睡醒一觉,他桌上的台灯还亮着……”
官兵们说,郭编辑做这些事的时候,并不都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有时身边只有一两个人,有时连一个人也没有。
听到基层官兵的交口称赞,报社一位领导自豪地说,天一做文做人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身上连个灰星儿也没有!
没人关注的时候,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品格。
平时,郭天一很少回家乡南阳。偶尔回家,有的亲属劝他去军分区、武装部去坐坐,他总是摇头,怕拉上“关系”后,家人给部队找事。天长日久,以至于南阳军分区每年春节拥军优属,查找部队南阳籍师职以上的干部,竟没有“郭天一”的名字。
身为版面组长,郭天一手中有了“用稿权”。一个周末,妻子易祖芹洗衣服,发现丈夫衣袋里有1000元。易祖芹开玩笑说:“好呀,私藏小金库,没收!”郭天一却严肃地说:“别动,这是一名报道员硬塞在我兜里的。他的稿子很好,我采用,等发表出来,我得把钱退给他。”
那天,记者来到郭天一的家中。易祖芹告诉记者,他家的电视机,还是14年前结婚买的。去年装修房子,家里惟一一件“高档”装饰品,是天一亲手画的一幅竹子。他执意花10倍于现成作品的价钱,请工人雕刻在玻璃上,安置在客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