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网专题>>抗埃日记>>正文

我们是医生,我们更是战士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刘利敏责任编辑:遥远2015-03-14 16:38

吉英杰医生在中塞友好医院。

为了做好充分的应战准备,段主任出发前便开始带领医疗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关于埃博拉诊疗的最新进展,还和药剂师把即将携行的所有药物重新进行了论证,放弃了疗效不佳的一些药物,增加了昂丹司琼、呋塞米、奥美拉唑等新品种。

随先遣队到达弗里敦后,段主任很快便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他深入了解前两批医疗队的工作进展,了解弗里敦疫情的状况及各个留观诊疗中心的治疗情况,为随后开展治疗工作和确立治疗方案奠定了基础。针对塞方护士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他建议制定考勤表,对她们进行纪律约束,提高工作效率。他还与孙志强主任一起督促塞方抽血队落实操作规程和严格执行医嘱。由于与塞方工作人员在语言和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段主任采取了随时沟通、反复沟通的办法,他的执着和专注赢得了塞方工作人员的尊敬。

说实话,目前全世界都还没有完全了解埃博拉这一疾病,我们也缺乏实战经验,只能在摸索中前进。有时我们面对埃博拉重患,无法帮他们缓解病症所带来的痛苦,更无法将他们从死神手中夺回,作为医生的我们内心是极为痛苦的,那是一种束手无策的无奈。

医疗组的医生们来自感染性疾病科、ICU重症监护病房等各个科室,他们团结协作,常常聚在一起讨论治疗方案,有时遇到新问题,会随时进行小型的组内讨论,深夜驻地的走廊里也能看见他们的身影。

为了使诊疗工作更加高效快捷,他们制定了简化版的诊疗指南,并且在工作中不断地进行修订和完善。埃博拉患者因为呕吐腹泻,常常有脱水的表现,他们采用输液方案,每天上下午两次对患者进行补液治疗,在用药上增加了葡萄糖、氯化钾、维生素等药品的使用。为了及时掌握补液方法的实际效果,他们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的监测,为补液量的计算提供了依据。为了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他们在治疗方案里加入了口服肠内营养粉。埃博拉的致死率极高,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慌心理,医生们的英语交流能力在这时候得到了很好地发挥。他们在诊疗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给他们鼓励,常常因为这种交流,查房的时间会超过国际通行标准上规定的45分钟。医疗组这种“蛮拼”的精神让他们的治疗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儿童或老年埃博拉患者被认为发病后是基本不能存活的,但是我们目前治愈出院的近20名患者中有2名儿童,2名70岁以上的老人。我们的治愈率达到了国际标准,医疗综合数质量也一直排在各留观诊疗中心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