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常在例会上,各国留观或治疗中心的代表们会对在诊疗过程中遇到的特殊病例进行讨论。这种讨论,不仅需要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科研思路,有一次,大家对一位合并艾滋病的埃博拉康复患者为何在两周后又出现阳性体征的病例进行讨论,陆主任提出,除了考虑免疫功能紊乱和病毒突变,可以进行病毒测序来帮助诊断和治疗的想法,这一想法让大家对她刮目相看,也因此引发了大家对疾病深层次的思考。这一想法,体现了中国医疗队的研究水平,改变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医疗的看法,也使我们得到了更多的尊重。
疫情渐缓,在后埃博拉时期,我们中国医疗队还能做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陆主任也没有停止过思考。在一次参观塞国最大、医疗水平最高的的政府性综合医院----康诺特医院时,陆主任在透析室发现了一台专门用于肝炎患者的透析机。在与医院负责人交流的过程中,她了解到塞国也有不少肝病患者,而医疗条件的滞后让肝炎治疗现状不容乐观,这不正是我们医疗队的强项吗?不久以后,由陆主任主主讲的《中国肝炎管理的现状、机遇和挑战》一课,在这家医院的会议室里上演了。她从我国对肝炎的疫苗政策、患者管理、诊断治疗指南的制定更新,肝病领域前沿的研究进展以及我们的临床工作经验等几方面进行了一一介绍,为大家献上了一道学术大餐。医院的负责人帕崔克医生说:“这是自去年5月埃博拉疫情爆发以来,在康诺特医院举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学术交流活动!”学术会后,帕崔克医生与陆主任进行了今后医疗科研合作的探讨,也因此掀开了后埃博拉时期中塞合作的新篇章。
昨晚,我与还身在前方的陆主任通过信息交流,她跟我讲起了最后一次例会上的那一幕,言语中带着骄傲和自豪。她说:“就要离开了,我们医疗队在这里没有遗憾,我也没有留下任何遗憾!” 我可以想象得出当时她兴奋的表情,而对于执行这种重大的援外医疗任务来说,像陆主任这样综合能力强的“多面手”又是多么不可或缺啊!她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