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好互动,表达深情厚谊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那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红场阅兵前的一次夜间彩排合练时,我仪仗兵方队在行进中高唱《喀秋莎》。当时,在场的52个俄军方队齐声喝彩,有人边听边掉泪,有人加入合唱。
这歌声,是对那场反法西斯和军国主义战斗的铭记;这喝彩,体现了两国军人对和平的共同追求和向往;这泪水,表达了超越国界和语言的情谊。
在俄罗斯的十几天里,中国军人感受到了俄方的善意和友好——高规格的接待、舒适的住宿、细致的后勤保障,不少官兵还互相交换纪念品。
对于中俄军人之间的友谊,三军仪仗队大队长李本涛有着格外深切的体会。2013年,我军仪仗队第二次赴墨西哥执行阅兵任务。正式阅兵前一天的下午,墨西哥城下起了雨,中俄两支仪仗队在室内训练时,尝试着混合编组。李本涛喊口令“一”,俄方队长马上用俄语喊口令“二”。在两种语言口令的交替指挥下,混合编组的双方队员踢起正步来竟很整齐。“明天我们合成一个方队就好了。”俄方队长对李本涛说。随后,他赠送给李本涛一幅俄罗斯油画,李本涛则回赠对方一把中国指挥刀模型。
这次应邀赴俄参加红场阅兵,让李本涛再次感受到中俄两军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也对这种深情厚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说:“70年前,中俄共同反抗法西斯的侵略,目的是维护世界和平;70年后,中俄军人相聚红场,同样是为了展示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正是对世界和平的共同追求,让两国军人心手相牵,走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