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空导弹第一方队
“英雄营”再续辉煌
■本报记者 李开强 通讯员 郭岗

这是地空导弹“英雄营”第四次走向天安门接受检阅。今天,以“英雄营”为主体的空军地空导弹第一方队,驾驭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战车一路驶来。
一辆辆导弹战车,一枚枚倚天长剑,向人们显示出大国的威严,也倾诉着这支英雄部队的风雨征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肩负着捍卫祖国领空的神圣使命,这支地空导弹部队应运而生。此后10年间,他们五进西北、六下江南,转战18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击落入侵的高空侦察机5架,创造了世界防空史上首次用地空导弹击落战机的先例。
1964年6月,国防部授予他们“英雄营”荣誉称号。同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该营全体指战员,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唯一一次整建制接见的营级单位。
该营的历史,就是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发展壮大的最好见证。记者赴这支部队探营时了解到,我军最先进的地空导弹武器几乎都是从该营开始服役。方队将军领队、北京军区空军副参谋长刘明豹告诉记者:“我国目前已形成高中低空、远中近程和反辐射地空导弹系统齐备的武器系列,祖国的空疆安全被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
武器装备的发展,英雄血脉的传承,让“英雄营”官兵在强军兴军的征途上奋勇争先、屡建功勋。近年来,该营在实兵对抗、实弹打靶、演习演训等大项任务中,先后创造了140多个第一。
在激昂的乐曲声中,18辆导弹战车分秒不差通过天安门。现场保障官兵告诉记者,为了今天这个光荣伟大的时刻,方队官兵在训练场上走过了数千公里,从组建之初的113人到最后正式受阅的76人,淘汰率高达30%。
在这个伟大的胜利纪念日里,方队的驾驶员王子宁和乘载员胡文杰分别迎来了他们的25岁和19岁生日。受阅前夕,俩人激动地对记者说:“这个生日注定将留下难忘的记忆,届时他们将以最严整的军容、最好的精神面貌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
(本报北京9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