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降兵战车方队:飞将军自重霄入 披坚执锐震山岳
■本报记者 李开强 特约记者 赵启洪 蒋 龙

本报北京9月3日电 与阅兵阵列中的主战坦克、自行火炮相比,空降兵战车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俨然像它们的“迷你版”。当它出现在观礼人群的视野中时,很快便引起了大家好奇的眼光。
眼尖的人们发现,在每辆战车尾部,背负着一个与车体颜色浑然一体的“大包袱”,一侧还印有空降兵特有的伞形标志。现场有“懂行”的人指点说,那是空降兵战车的伞包。有了它,铁甲战车便有如插上了翅膀。
别看它的个子小,可是它的武艺高。这型“会飞翔的战车”,火力配属一应俱全,具备对坦克、装甲车、防御设施和低空飞机的打击能力,是典型的多面手。
空降兵因其快速、灵活、突然和不受地形限制等优势,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军队的“宠儿”。空降兵战车方队领队、空降兵某军副军长景涛少将受阅前向记者介绍:空降兵战车的入役,改变了我空降兵“一人一伞一枪”的轻装模式,推动了中国空降兵转型升级——
“和平使命-2007”上合组织成员国联合军演中,空降兵战车首次万里机动,走出国门与外军同场竞技,标志着空降兵具备了大规模机动作战能力;
“砺兵-2008”演习中,空降兵战车和人员首次实施“一体空降”,标志着我空降快速作战能力有了新提升;
“空剑-2010A”多兵(机)种联合演习时,空降兵战车首次在高原地区空投,实现了空降兵高原作战由空降单兵向空降摩步化、机械化装备的跨越……
方队缓缓通过天安门城楼,身着新式空军迷彩服的空降兵官兵向城楼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庄严敬礼。
受阅官兵主要来自空降某集团军“上甘岭特功八连”,他们人人具备3种以上机型、2种以上伞型,丘陵、水上、高原、戈壁等多种复杂地形,大雾等多种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伞降本领。
受阅的这支部队,诞生于太行山抗日的烽火中,在朝鲜战场上打出了国威军威,涌现出“上甘岭特功八连”、特级英雄黄继光、一级英雄邱少云等一大批英雄集体和个人。
飞将军自重霄入,披坚执锐震山岳!迈着铿锵的步伐,空降兵战车方队米秒不差通过了天安门。
(《解放军报》2015年09月04日 3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