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发言摘编

来源:人民日报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5-09-16 08:52

舆论环境至关重要

龙新民常委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目前新闻出版广电业面临的外部挑战不断加大,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有所减弱,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一些媒体误导舆论和价值取向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不断增强新闻出版广电业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意识和能力,提出以下建议:

进一步加强新闻出版广电单位导向管理。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出版社的原则不动摇。建立健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媒体评价考核机制,形成对媒体及其负责人可量化可核查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指标要求,开展社会评议,完善行业自律。

强化新闻出版广电业在宣传教育中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作为舆论宣传的主旋律,开办宣传专栏、专题节目、专门频道,有计划地编辑、出版一大批图书和音像制品,建立网络平台,刊发、播出公益广告。

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改进新闻宣传。面对各类新媒体的严峻挑战,新闻出版广电单位要以强烈的改革精神和竞争意识,增强时效性,加大信息量,扩大覆盖面,牢牢把握新闻权威发布的主导权,着力提高宣传艺术,善于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阐释和宣传教育。

充分发挥影视剧和文艺作品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感染作用。应把创作一批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的电影电视剧和各类文艺作品,列为重点选题计划。(代表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高校突显高地作用

陈群常委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是重要的阵地和高地。各高校积极探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举措,同时也面临着以下挑战。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持之以恒,如何避免“一阵风”“运动式”“速成式”等任务性作风,建立可行的长效机制,需进一步探索。

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扁平化、分众化、社交化的显著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在中西方复杂多元、众声喧哗的网络舆论生态中“先声夺人”、夯牢阵地,亟待探索。单向度、无差别化、宏大叙事式的教育方式亟待改革。

作为思想文化的发源地、引领社会风气的制高点,高校应做好对社会的示范引领。高校在面向社会公众做好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推动者和示范者方面,仍需积极作为。

有鉴于此,提出以下建议:建立长效机制,关键在于“融入”。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办学、教学和师生行为规范之中,与现代大学制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密切结合,与教学科研、教师培养、校园活动、学校管理的具体实践密切结合。

要将价值引领与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情感紧密结合,找准核心价值观与师生在思想情感上的共振点,精准把握全媒体时代思想舆论的新特征和师生群体的新诉求,主动学习和掌握“微传播”规律,以更接地气、更具亲和力并且适合师生愿景和特点的润物细无声的互动性方式开展价值观教育。

加强对社会公共价值观念的示范引领。高校要超越围墙,做好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推动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优势,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阐释和宣传普及。(代表民盟中央)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