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发言摘编

来源:人民日报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5-09-16 08:52

诈骗信息何日可清

李世济常委

现在,垃圾短信等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我每天打开手机,大量的垃圾短信就会出现在手机上,内容五花八门:开假发票的;冒充熟人要钱的;推销低价机票、火车票的;推送六合彩等彩票中奖信息的;谎称孩子被绑架、意外伤害、突发急病要求汇款的,不一而足。

短信诈骗、电话诈骗涉及内容广,表现形式多样,不法分子犯罪的手段不断翻新。受到垃圾短信、手机病毒等因素影响,手机信息安全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这些垃圾信息的狂轰乱炸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背道而驰,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在此,我大声呼吁: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对网络的监督利用和管理,让我们的手机、电话成为正能量的宣传平台,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信息生态环境。

为民族复兴奠定心灵秩序

李家杰常委

从民族复兴大业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下的核心使命是为今天的华人生活赋予心灵秩序。如果没有人心的秩序感,那么人心的归属感、安定感和满足感也就无从谈起。

若从人心秩序的角度看,最重要的价值观是爱国与法治。之所以将爱国与法治视为当前中国人心秩序的根基,是因为爱国与法治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底线保障。社会层面的公正、平等与自由的实现,有赖于法治的实行;个体层面的道德自律和社会层面的合理运行,则有赖于国家持续稳定这一前提。

从个体的生活保障与心灵安定而言,国家稳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安顿价值。我们不会忘记,1997年香港金融危机,正是依靠中央政府的坚强力挺才得以平稳度过。当下的经济风险和全球挑战仍然存在,越是经济动荡之际,国家稳定越是重要。所以,强大的国家力量正是在风险社会中安定人心秩序的压舱石。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国家还是培育和践行的主导力量。中华民族与西方国家不同,其教化体系一直依赖于国家、社会、家庭。纵观世界各国对于国家的命名和定义,唯有中华民族是将国与家联系在一起,国与家同构,忠与孝相连,政治责任与人情伦理相通。

除了爱国之外,法治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所在。大体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就是扬善与止恶。如果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是扬善之举,法治正是止恶之途。对于扬善之举,国家应当以荣誉为酬报;而对于作恶之行,国家必以法治为规矩。

国歌请你放声唱出来

吴晶常委

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然而当下,在许多奏唱国歌的重大场合,经常只闻“奏”而鲜闻“唱”,雄壮高亢、激昂奋进的国歌往往被演绎成了轻吟浅唱的“江南小调”。究其原因,既跟国人内敛含蓄的表达风格有关,也有习惯问题,更多的是从众心态,或者就是放不下架子和面子。

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上下将举行一系列的重大纪念活动。若能以此为契机,鼓励民众以放声高唱国歌这一最简单、朴实、直接又有力的行动去参与和表达,必将极大地激发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为此,我建议:

首先,推动力度要加大。要摒弃习惯方式,克服从众心态,树立新风尚。领导带头是关键,党政机关须垂范,代表委员作表率,军营学校是重点,企事业单位要跟上,从而以点带面,形成全国民众人人唱,爱国就要放声唱的环境氛围。

其次,制度礼仪要规范。目前,世界各国对奏唱国歌的规定各具特色。我们可取其所长,再汲取中华优秀传统礼仪之精华,制定一套具有民族特色、符合民族气质的奏唱礼仪,以增加其神圣感和庄严感,并使之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第三,普及宣传要广泛。媒体应该自觉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积极借助各类新载体、新平台、新渠道,常态化、长效化地为民众解读和诠释国歌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力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