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机动突击车方队:醉氧难不倒“老西藏”

来源:新华社作者:樊永强 王建英 周风宇责任编辑:张硕
2015-08-31 19:51

醉氧难不倒“老西藏”

——高机动突击车方队受阅训练记事

从长期驻守海拔3700多米的雪域高原来到首都北京,高机动突击车方队每一名官兵的身体都经历着考验。

但醉氧难不倒“老西藏”,阅兵训练场上,他们的步履依然铿锵,歌声依然嘹亮,士气依然高昂。

“老西藏精神”新传人

高机动突击车方队,主要由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编成。部队前身是二野5兵团18军所属部队,由新四军游击支队、八路军南进支队、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等豫皖苏抗日游击武装发展而来,抗战期间先后发起叶场围困战,取得睢宁大捷。

1950年1月部队奉命进军西藏后,近年来先后参与重大军事演习、抢险救灾等任务,涌现出被中央军委命名的“护林灭火英雄班”、全军战斗英雄丁永泰和“雪山开路英雄”肖明生等英雄集体和个人,铸就了“政治绝对可靠、战斗特别顽强、作风十分扎实、奉献非常彻底”的精神品格。

这一次,作为西藏军区首次参加阅兵盛典的代表队,他们承载着18军传人的使命,寄托着西藏军区部队数万将士的重托。

克服身心巨大考验

首次参加阅兵无先例可鉴,无经验可循。方队政委刘鹏说,一切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从高原到内地,官兵们因氧气吸入突然增加,出现嗜睡、头晕等不同程度的醉氧现象。同时,常年在25摄氏度以下低温训练执勤的官兵,进入到35摄氏度以上高温环境进行训练,对官兵身心都是很大的考验。

如何让大家适应内地环境、尽快调整状态,缩小与友邻方队的差距、迎头赶上,成了摆在方队官兵们面前的大难题。

为此,方队首先在量化评估、调控训练进度等方面下起了功夫。通过建立单人单装档案、记录基础数据、绘制训练成绩曲线图,为改进训练方法提供第一手资料,确保了训练内容穿插得当、进程调控合理,也逐渐探索出“共同课目统一训、共性问题集中练,规范流程分段训、区分排面逐个练,提高标准强化训、科学编组搭配练”等有效方法。

海拔高,标准更高

装备方队行进对驾驶员提出了格外高的要求。为保证训练精准稳定,方队官兵自主研发安装了一体化车辆考评系统,制作“五线杆”、骑线检查板、可调式油门限制器等大量辅助器材,并根据训练进程和人车适应情况,及时改进和革新器材设施,用科技手段为训练定型定位提供支撑。

8月的训练场依旧热浪袭人,但官兵们的训练热情比气温还高。他们每天训练均超过10个小时,过着“5+2”“白加黑”的生活。

为实现高标准的目标,他们几乎把精细化训练搞到了极致。

据某山地步兵旅参谋侯邓峰介绍,官兵们登车后,眼看的位置,手抓的位置,脚蹬的位置,都被严格规定了下来,不能有丝毫差池。

“海拔高,标准更高!”这是高机动突击车方队官兵喊出的响亮口号。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