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面旗,永远接受党的检验

来源:中国军网责任编辑:打仗
2015-06-26 02:24

这面旗,是与雷锋同时期的典型,这面旗,曾受过毛主席的检阅,这面旗,经受住了半个世纪的考验,至今仍迎风飘扬,愈加鲜亮。

在迎来“红色前哨雷达站”授称50周年之际,笔者大量走访调研,从各个年代的特点和角度,领悟这面旗的魅力,使得对“红色前哨”的寓意认识地更加深刻,未来走向更加鲜明。

不断带的精神

一支部队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图腾,就等于没有奋进的力量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坚定信仰,就等于没有灵魂。一支部队,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图腾,就等于没有奋进的力量。而“红色前哨”的信仰就是“听党话、跟党走”,“红色前哨”的精神图腾就是“一把土、一滴水”精神。

老兵马荣贵谈到:上岛之初,缺水少土,先辈们使出为党牺牲一切的劲头,宁愿不喝水也要保战备,一把一把带土上岛建菜田,硬是在光秃秃的小岛上干出了惊天动地的事业。天气恶劣,没有像样的阵地,他们劈石移山,以“战天斗地、坚韧不拔”的作风完成了一个个战斗任务。

如今,虽然海岛条件好了,武器装备先进了,但是这种精神已经深入官兵骨髓,不仅没有衰退,而且愈加闪耀着强大的力量。

近几年,雷达站驻地经济发展迅速,人均GDP在驻地排名靠前,官兵们面临的思想上的考验也随之增加。由于海岛雷达技师都是全旅最优秀的,因此,也成了驻地渔船公司的香馍馍,但是至今没有一名同志为了物质条件而放弃守岛的事业。

油机技师赵帮玉,驻地轮船公司几次聘请,并以住房为条件,他都不为所动。去年,家属还放弃老师的工作带着孩子随军上岛。

“是‘红色前哨’给了我们全家一切,咱们可不能那样做人!做人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妻子的觉悟让笔者惊讶。

赵帮玉说,“如果我现在动摇了,那说明‘红色前哨’精神在我们这一代就断代了,出问题了,我岂不成了历史的罪人?”

站长王越说起一个故事:2013年,炊事班面点师唐勇在夜间值班烧水的时候,右手突然被烫伤,起了许多水泡。但他只是悄悄找了卫生员上了点药,叮嘱他千万别和连队提起。因为,当时连队只剩他一个做面点的,另一个休假了,换了别人他不放心,怕影响大家胃口。第二天,他右手裹了三个保鲜袋继续坚持揉馒头。

在支部面前,一向老实本分,没有多少文化的唐勇说:“虽然我干的是炊事专业,但是与打仗的事也是很紧密的。大伙吃不好,就影响战备质量,我这点伤不算啥!”

唐勇告诉笔者,他总是喜欢没事的时候到连队荣誉室一站就是个把小时,先辈们惊天动地的吃苦劲头深深地震撼了我。一个人,如果因为艰苦而放弃了自己的工作,那他永远不会成功。

“像这种坚韧不拔性格的人,在连队还有很多。“红色前哨”建站几十年了,从没有一个人因为身体小毛病耽误了战备,大家都是在这种火热的氛围熏陶下燃烧着自己。”

“‘红色前哨’每年都要接受几次10级以上狂风的袭击,但是从没有出过任何装备事故。这最重要的就是这种精神在支撑着。”上士苗华威谈到,“每次,大家都是手挽手,肩并肩,冒着被风吹下悬崖的危险上阵地。在那种火热的氛围中,我们心中只有装备,早已忘记了自身的安危。”

几年前,苗华威与战友连接的武装带脱扣,差点被风刮跑。当时他抓住了一根树,才幸免于难。因此,他对这种危险感受最深,对这种精神代代相传的价值和力量也感受最深。

永远闪耀的丰碑

分工不分家,因为团结,所以拳头硬,力量大

其实,人们对“红色前哨”的崇拜和认可不仅仅是因为她有着辉煌的过去。更是因为他们一直把这种传统保持到现在永不改变。

“红色前哨”的官兵始终都接受着这样的教育,“我们不能在先辈的功劳簿上睡大觉,我们的职责就是把这种功劳传承下去,永远闪耀。”

由于名声远扬,“红色前哨”的迎接检查任务也最多。时至今日,已经有40多名将军上岛检查,每次检查,首长都是以敬畏之心而来,竖着大拇指离开。无论是内务卫生、人员精神面貌,还是战备值班、情报保障质量,始终保持着高标准。连续几年参加军事演习获得荣誉,情报合格率始终在全旅第一。

站长王越说,前些年,许多人流传的口号是,始终以迎检的标准准备着,但是这句话有问题。我们“红色前哨”的寓意为“红色”始终不变质,前哨始终打得赢。就是要求我们时时刻刻都要以打仗的标准准备着,不管迎不迎检,来的官有多大,我们始终保持这样。

2014年初,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雷达站活动开展的质量也是全旅靠前。主官都坚持每天与战士谈心,收集意见。一开始,支部一班人就制定了“五不”原则:战士提意见不能生气、连队活动不能脱离实际、面对战士不说假话、迎接检查不搞形式主义、干部干活不能比战士少——这些实实在在的原则措施,确保了雷达站活动开展的质量,年底支部承诺兑现100%,向旅党委提出的16条意见,其中14条被采纳。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是位列全旅第一。

“有用的话多说,没用的话不说。有意义的事情多干,没意义的事情不干!”教导员张维笑着告诉笔者。

都说隔行如隔山,而在“红色前哨”雷达站,笔者发现许多工作,大家都能够穿插着来。

从支部开始,军事干部懂政治,政工干部懂军事,各支委无论是组训能力还是做思想工作,都可以说比较在行。在雷达站,笔者看到技保室主任李凯为大家讲新纲要课程,讲得有模有样。去年,站长妻子生产休假,教导员张维组织训练和战备值班质量一直保持着全旅前列,几次战备检查还被通报表扬。

分工不分家,没有你我他。“红色前哨”因为团结,所以拳头硬,力量大,一直就是兄弟单位学习的楷模。

存满情谊的战士

在这里,我们学到了责任、担当、坚强、战友情

2014年“八一”前夕,雷达站收到了400本图书的包裹。寄件人姓名是“汪洋”。随后,教导员收到了一条短信。

“我亲爱的‘红色前哨雷达站’,我是2011年退伍老兵汪洋,向您汇报,我在地方物流公司打工。老板欣赏我能吃苦耐劳,前不久提升我为区总管了。感谢您的培养和教育,请党支部放心,我永远是‘红色前哨’的兵,走到哪里都不给这块牌子丢脸。永远的‘红色前哨’士兵——汪洋。”

这不仅仅是400本图书,里面还包含着浓浓的情谊。其实,每年,“红色前哨”都会收到类似的惊喜和感动。

上岛请带一本书

为什么战士们对“红色前哨”感情这么深厚?当我们提笔总结的时候,上等兵徐建新说了一句很朴实的话:“在这里我们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别的地方很难学到!因此我们感激她。”

许多战士都认为,在“红色前哨”,我们学到了别的地方没有的东西。责任、担当、坚强、战友情……,生活在这里,虽然环境艰苦,但是心里总是暖暖的。

在岛上,每名战士都会得到战友们甚至家属的关爱和帮助。列兵李胜飞一开始不适应海岛的生活,总是想方设法下岛。其母亲几次给连队来电话要求调离海岛。

2014年12月,李胜飞打电话突然对母亲说,他打算长期在海岛干下去。有一次他生病发高烧,在床上躺了整整3天,当时不仅仅有人给他送饭,而且连内衣袜子都是班长帮着洗。一次,当排长帮他洗头时,他偷偷地流泪了,下定决心不走了。

他向党支部表了态。当天晚上,排里买来了一个生日蛋糕。“今天是你的生日,因为从今天开始,你就成为了真正的‘红色前哨’战士。不娇气、不任性、不贪玩、不挑食,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这份爱和感情,曾融化了许许多多的战士。

“不是每一名战士一开始觉悟都那么高。我们必须得引导教育,才能让他的心灵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今年年初,该站团支部根据“庸、懒、散、松、奢、拖”几个方面,制定了教育提纲和提高的标准,成为了全站学习的样板。

他们一直认为,“红色前哨”这块牌子,是靠官兵品德来装点的,没有品德,内部就不会团结,没有品德,老百姓就不会认可。

每个月,支部都会带领部分青年下岛为驻地百姓义务劳动。他们的技师队伍成为了海岛渔民渔船雷达免费的医生。团支部成立的雷锋班,十年来一直资助驻地困难学生,已达十人,其中6名考上了大学,受到海岛称赞。技师赵帮玉还被评为了“海岛卫士”。

除此之外,这里的群众一直起着监督督促的作用,敢于迎面直上,敢于较真碰硬。

前不久,新任站长王立波上任,大伙就为其提了三条意见:一是平时不经意间说脏话;二是个人军容风纪不好;三是让战士打饭。

王站长当场表示,一定改正。

上等兵舒国瑞说,在雷达站的历史上,没有特殊干部,也没有特殊党员,人人都是平等的。培育官兵品德,支部不带头,干部不带头,根本不会有效果。

“支部是面旗、党员是团火、干部是标杆、团员来争先”——这是“红色前哨雷达站”的特色和招牌。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