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仗注入动力的幕后英雄

——记沈空雷达某旅基层雷达技师为打胜仗提供战备保障

来源:中国军网责任编辑:董兆辉
2015-06-26 02:47

在雷达部队,一个群体不容忽视。他们虽然不像指挥员、操纵员一样战斗在一线岗位,但是,他们却是保证战斗胜利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就是被称为雷达医生的“雷达技师”。

沈空雷达某旅的技师队伍,就是一支过得硬、打得赢的队伍。近几年,先后涌现出了许多值得颂扬的典型。他们的责任、担当、勇气、奉献,共同汇聚成了让人敬仰的精神高地。

赵帮玉:不吃饭也要把雷达修好

提起赵帮玉,不仅仅是他所在的“红色前哨雷达站”人人竖起大拇指,就是在全旅、整个海岛,人们都对他敬佩有加。15载扎根海岛,15载与雷达相伴,长期与妻子两地分居,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笔者试着走进这位老兵的世界,去品味海岛“雷达神医”的奋斗历程。

刚上海岛的赵帮玉是一名雷达操纵员。一次,雷达突发故障,无法担负正常值班,一时间成了“睁眼瞎”。站里全部技师上阵地维修,均宣告失败,不得已,支部向机关请求帮助。然而,当时正好赶上大风大浪,港口封锁,一等就是一周,给大家急得团团转。这件事让赵帮玉想了很多:雷达坏了,还要等机关来人修吗?战备的事不能耽误,岛上应该有一个能排除任何故障的技师。

从那天起,赵帮玉就开始琢磨转行,梦想着当一名能够排除万难的雷达技师。

一开始战友提醒他,操纵员是最重要,最被看得起的岗位,干嘛非要用金疙瘩换个面馍馍。但是赵帮玉认为,雷达专业不分家,哪个岗位都很重要。不管油机还是技师,哪一个拖了后腿,都会影响全局。

虽然那时他只有中专学历,可他坚信“学历不代表实力,文凭不决定水平”,倔强得近乎偏执的他向高技术装备发起了冲锋。

也许,他真是天生干技师的料。他利用一年的时间,竟然学了别人三年学的东西,奇迹般地顺利实现了华丽转身。

他当技师的第二年,就连着被上级通报表彰。并在今后的15年里,年年都获得各项荣誉。当时,他的一句口头禅被全旅传颂:宁愿不吃饭,也要把雷达修好。

这句话一直伴随他至今。

15年来,他练就了一身的本领,成为全旅出名的雷达维修“大拿”,上级几次调他到机关工作,他都婉言拒绝了,别人认为他傻,可他却说:“这么多年都在这里,我放不下在大雾中倔强地转动的那些铁家伙。”岛上渔业公司几次以分房和高薪聘请都被他婉言谢绝。

15年,新兵变成了老兵,他已经把海岛、雷达融入了他的生命当中,产生出一种割舍不开的情感。

经过15年的埋头钻研和实践,先后记下了10万余字的专业笔记,绘制了200余幅示意图。出色的保障了10多次大大小小的演习任务,多次被雷达厂家评为“优秀信息反馈员”和“优秀技术士官”,“红色前哨雷达站”也两次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所评为“十佳优质用户”。

该旅总工程师李汉升告诉笔者:“有赵帮玉在海岛就放心。”事实的确如此,除了每年的年维护,从未因雷达故障让机关装备部门上岛维修。

刘洋:把雷达当成自己的“媳妇”对待

“要当一名合格的雷达技师,就要具备坚韧的意志品格,不怕吃苦的奉献精神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这是沈空雷达某旅石佛山雷达站技师刘洋的座右铭。

一次,在节前装备安全巡查时,刘洋发现某雷达天线驻波保护,重新启动后才能恢复正常。这和以前正常状态不符,虽然兵器仍能够继续工作,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一旦在节日战备期发生故障,将会给连队战备工作带来被动。

为此,他果断地向上级请示要求对天线进行检查维修。那一天,他冒着刺骨的寒风,和战士一起对天线逐一进行检查,当时风很大,天线无法固定,为了能够正常检测,他只能爬到天线上用背包绳把自己绑住。寒风不停地往衣服里钻,又怕戴手套影响效率,他就干脆把手套甩掉。汗湿的双手触摸天线那一刹那,就被粘住了,扯掉一层皮,到后来,都已经分不清手上是冷还是痛。

就这样,通过一天的检测抢修,终于找到了故障隐患,完成抢修任务。当战友把他从天线车上扶下来时,他浑身发抖,双手肿得像馒头,腿脚已经不听使唤,两眼一黑就昏了过去。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来支撑着他?

从刘洋断断续续的表达中,笔者读懂了那种为祖国空防事业能够舍掉一切的责任感、使命感。

刘洋总是说,把雷达当成自己的“媳妇”对待,肯定能当好技师。你要疼它呵护它,才知道他在犯毛病的时候到底是什么原因。

刘洋说到做到。甚至说,他对雷达的了解,比对自己的媳妇还要细致深入。一般的小故障,通过听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

2015年2月的一天,他和战友们吃完饭在阵地上溜达。当时正好是正常值班,他敏锐第听到了一个不正常的声音。“坏了,该修理了”。

值班结束后,他将这一状况报告站长,站长黄胡晟半信半疑。

“老刘,有这么玄乎?要是真的话,我给你买盒软中华!”

刘洋信心满满地拿着工具上阵地,随口一句:“把烟准备好了。”

果然不出他的所料,雷达站天线接口处的一根电线已经被磨得表皮都破了,露出了铜丝。战友们无不竖起大拇指!

刘洋的这套功夫可不是天生的,是靠一点一滴,脚踏实地学来的。十几年来,他来的最多的地方就是雷达阵地,陪伴最多的就是这几台装备。他口袋里随时都装着一个小本子,用来记录雷达的一些异常状况。

他时常说:“这玩意可是高科技,不学习可不行。”

正是凭借刘技师这种严谨拼命的精神,所在雷达站连续几年保障了战备不出差错,装备无故障率达95%以上,他在去年全旅的岗位练兵比武中摘得雷达技师第一名的桂冠,年底荣立三等功。

王宇:睡觉不脱衣服,雷达坏了怎么办

寒风呼啸,黑压压的乌云笼罩着“辽宁第一峰”老秃顶子的上空。这里的气候恶劣,每年有100多天的大风天气,大都是在8级以上。不过,这里的官兵却已习以为常。

“报告指挥员,雷达出现了故障,无法上报空情,请雷达技师立即上机”,此时已是凌晨2点多了,睡梦中的雷达技师王宇接到任务,立即从床上跳下来。其实,在这里3年多的王技师早已预料到,像这样的天气,雷达最容易出现问题,因此,他晚上睡觉干脆就没有脱衣服。听到报告,立即穿上鞋子,冲出了休息室,朝雷达方舱跑去。

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寒风刮的眼睛疼痛难忍,王技师借助着微弱的手电光在雷达天线上小心翼翼检查着。时不时天线会被一股强烈的阵风吹得晃动起来,仿佛在向王技师示威:“怎么,这样就不行了啊,更猛烈的还在后面呢。”

寒风越来越大,正当两个帮忙的徒弟准备扶他上去时,只见王技师已经自己焦急地爬了上去。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奋战,他终于顺利排除了故障,当起身时,衣服已经和装备铁疙瘩冻住了。此时,他结霜的脸庞上也露出了胜利的笑容,洒脱地说,这玩意亲我,舍不得让我离开。

“有我在,大伙放心!”每次修完雷达,不善言语的王技师都会如此骄傲地说一句。话虽简短,却包含着自信和担当。不过话又说回来,有王技师在,大家的确很放心。

在大家的记忆里,三年来,好像没有王技师排不好的故障。每一次都是得胜而归,每一次都能归听到那句牛叉的话:“有我在,大伙放心!”

王技师的这一身本领可不是与生俱来的。那他自己的话说,是凭着老命学来的,点灯熬油熬来的。他的衣物柜里,摆着满满地专业书籍,有的已经读了好几十遍了。三年里,他早已熟悉了老秃顶子装备和风的脾性,总是能够较准确地猜出隐患的时机和性质。

王宇就是凭借这样的一种精神,使所在连队连续三年被评为装备管理“三化”达标先进单位。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