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前哨家人就是那么“红”

来源:中国军网责任编辑:董兆辉
2015-06-26 03:06

沈空雷达某旅“红色前哨雷达站”远离大陆,对于这里的官兵家人来说,承担的肯定是少不了,面临着无尽的思念。近日,笔者走进雷达站细细品读海岛官兵家人们的感悟。

徐妈妈的“海岛情”

徐妈妈在儿子办的板报前留影 上等兵徐建新的母亲是北国冰城的一位优秀教师,经常为自己培育出一个个北大清华的学子而荣光,让她最骄傲的是她是一名“兵妈妈”。在徐妈妈心中儿子是一个意志刚强、目标远大、信念坚定的战士。

2014年4月30日,徐妈妈辗转几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了海港,换乘客船约5个小时,才到达“红色前哨雷达站”驻守的这个岛。

徐妈妈告诉笔者,她见到儿子的第一眼,瞬间泪水流了下来,因为心中那个从未经历风雨的文弱书生,已经变黑了,每天三班再山顶值班,导致他用眼过度,戴上了深度的眼镜。

徐妈妈内心针扎般的痛,徐建新却安慰她说:“妈,不哭,你要坚强,我不要紧的,站里的领导对我的眼睛很关心,已经帮我解决了眼睛疲劳的问题,你不用担心了。”

作为母亲,徐妈妈心疼孩子自不必说。但是在这里的连队主官,每天要忙于日常的工作,还要关注每个战士的情况,让徐妈妈感觉到他们的不容易,便有了想见见他们的冲动。

几天后的一个早上,徐妈妈正忙着给军犬喂食,一位英姿飒爽的年轻人微笑着走过来,他是教导员张维,笑着对徐妈妈说:“我们这里管战士的妈妈都叫做‘兵妈妈’,我也称您‘兵妈妈’吧!”

徐妈妈第一次听到“兵妈妈”一词,感觉很新鲜,当时并未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

雷达站张教导员也给予了徐妈妈的“红色前哨”最高礼仪——参观荣誉室。

徐妈妈在荣誉室中,亲身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亲眼见证了“红色前哨雷达站”那沿袭至今的“一把土、一滴水”的精神。

徐妈妈被这“爱岛如家,守岛为国”的精神震撼了,这也让她懂得了“兵妈妈”的真正涵义。

临上岛前,徐建新就和妈妈说过这个充满荣誉的部队的种种传统。于是,徐妈妈与同事在书店精心选了几本书,又选择了几株绿萝,将一群关怀“当代最可爱的人”的“兵妈妈”的爱带到了军营。徐妈妈解释到,她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知识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绿萝就象征着海岛官兵,在“一把土、一滴水”精神的滋养下,会茁壮的成长,成为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徐妈妈从这件事上,也发现了海岛官兵身上的庄严的使命感,儿子在“一把土、一对水”的精神的感召下,已经在用实际行动传承着这一精神,他是真的成长了!正是这个国防部部长曾经亲笔题词的兵站塑造了他,将他变成坚毅果敢,爱岛如家的钢铁战士。

徐妈妈回到学校,她将部队的所见所感,说与同事听,当听到岛上艰苦的环境、恶劣的气候时,大家无不动容,都深深钦佩岛上服役的最可爱的人。

最终,徐妈妈决定每个月用微薄的工资购买图书邮往部队。以此丰富他们的精神文明建设,一年来徐妈妈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兵妈妈”深刻含义。

徐妈妈说:“身份是一位兵妈妈,真正能够理解它的含义是最有意义的,因为精神是博大的、深远的,是发扬和传承的。”

每当听到“兵妈妈”这个亲切的称呼,徐妈妈都会想起在这个部队探亲的几个难忘的日日夜夜,回想起在那个偏僻的小岛上驻守着和儿子一样年轻、可爱、又训练有素的战士们,想起他们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无愧“军嫂”这个美丽而光荣的称号

军嫂徐伟玲和丈夫唐勇结婚已经有些年头了,一直以来,徐伟玲都觉得“军嫂”这个称呼很美丽,无论如何自己也要无愧于这个称呼。

这些年唐勇在海岛上,一年只能回家一次,徐伟玲和唐勇之间的磕磕碰碰就没有停止过。心里总是有些抱怨,抱怨他不能在自己最无助的时候陪伴在自己的身边、抱怨他不能在自己拿不定主意的时候给她依靠。

徐伟玲只能通过电话来道一道对丈夫的思念,有时唐勇说部队里挺忙的,不等徐伟玲回答,电话就挂了,徐伟玲总要说干脆不理唐勇了。

唐勇在休息的时候,总会打电话给徐伟玲:“部队就这样,好多事情必须得人去做”。一开始,徐伟玲也不理解,觉得部队那么多人,少了谁都能干。

但在“红色前哨雷达站”里,就没有人会这么想,这件事自己不去做的话、会有人去做,唐勇知道自己是一个老兵,又是一名党员,必须带头冲在前。

在徐伟玲生孩子的时候,唐勇只休了15天的假,有时候孩子哭、闹,他却总在那打电话询问连队近期的情况,让徐伟玲觉得唐勇爱连队那群战友比爱自己多一些。

后来,徐伟玲上岛看到了荣誉室,听到大家讲起圆岛小故事,有的老兵在岛上好几年都没回过家,也了解到这里官兵们的真实生活。徐伟玲感觉到海岛的官兵有太多的不容易,看见丈夫作为连队一名炊事员真的很辛苦,每天早上五点就要起来揉面蒸馒头,如果真的不去做了,战友们就吃不上饭,虽说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战友们饿着肚子怎么去值班。她心中渐渐有了一种愧疚感,更多是对丈夫唐勇的心疼和敬佩。

探亲都会待上几天,虽然时间都不长,但是走得时候都增加了自己那种深深的愧疚和爱。站里的领导总会让徐伟玲在连队多住一些日子,她却觉得在连队会给丈夫添麻烦,作为一名军嫂还是在家里守好自己的小家,让丈夫安心部队工作。通过与“红色前哨雷达站”零距离接触后,她说要为所爱的人一起分担,一起坚守。

一年到头没有几日团圆的生活,更多的是艰难而又平淡的生活,徐伟玲告诉笔者:“平淡的背后陈酿着一份甜蜜的思念,就像美酒一般香醇。我现在在他的身边,我就要继续为他分担,要无愧于“军嫂”这个美丽而光荣的称号。”

徐伟玲是那样说的,也是那样做的,她把家中的事情打理的妥妥当当,从来不用唐勇操心,唐勇在雷达站也经常和人说起,自己的妻子在家中的不容易。

哥哥能当“红色前哨”的兵,我也能当兵

鲍振生和鲍春生是双胞胎兄弟,家在河南农村,从小二人就很顽皮,爬树、上房、放火、抓鱼,一刻也不消停,什么都敢做什么敢尝试,在村里的大人眼里是一对“捣蛋鬼”。

弟弟也来当兵 自然而然,两兄弟的学习成绩一直不是特别的理想,父母特别的发愁。而两兄弟却不以为然,认为将来干什么不行,都比读书要好。

就这样硬着头皮把高中读完了,两兄弟打算着自己的未来。哥哥相对比较稳当一些,弟弟相对比较大胆一些。2009年,哥哥鲍振生决定要到部队锻炼锻炼自己,如果再像以前那样,终将一事无成。弟弟鲍春生认为,男人就应该出去闯一闯。

就这样,鲍振生来到了部队,来到了“红色前哨雷达站”,鲍春生来到大城市广州在谋求所谓的发财之道。

鲍振生的脾气也很犟,和别人不一样。大部分人上岛上不适应,而他却很兴奋,就喜欢有挑战的生活。不久,他就在同年兵中脱颖而出。

鲍振生在雷达站的生活顺风顺水,在连队厚重荣誉的熏陶下,他对连队的历史很感兴趣,认真研读“红色前哨雷达站”小故事,和老兵谈论着以前的事,潜移默化中思想发生着改变。

而鲍春生在大城市是屡次碰壁,找个工作早出晚归,只能维持生计。深夜里,拿出了哥哥穿军装的照片,哥哥变黑了,变的成熟了。而自己更加的迷茫,就给哥哥打电话聊天。

哥哥鲍振生给弟弟讲述着雷达站的小故事,像五个西瓜的故事、干吞药片保战备、山洞里练精兵等都不知道讲了几遍,“一把土、一滴水”精神就是人在逆境中的一种动力,鲍春生喜欢上了这些故事,听到哥哥讲起这些就感觉到自己的如今的处境不算什么,比起圆岛老兵们就在0.03平方公里的礁石砣子上“战天斗地、坚韧不拔”,自己也能顶的住,这也成为了他的精神动力。

鲍振生不断地鼓励着弟弟,希望弟弟能够闯出一片天地。而弟弟鲍春生在地方不顺更加让他也向往哥哥所在的军营。

2012年,弟弟鲍春生选择了入伍,也成为了一名空军。此时的鲍振生也成了一名“红色前哨”的宣传员。2013年年底,鲍振生以优异的新闻报道成绩被沈空某基地评为优秀新闻报道员。2014年被抽选到旅机关宣传科。

此时的弟弟鲍春生已经成为了一名党员,在岗位上独当一面。他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听哥哥讲 “红色前哨雷达站”的故事,自己也不会到部队,虽然自己没有来“红色前哨”,但那种精神是值得每一名军人学习的。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