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纪如铁腰杆硬

——“红色前哨雷达站”从严治军纪实

来源:中国军网责任编辑:董兆辉
2015-06-26 03:45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是“红色前哨雷达站”建站初期的一个重要的标志。这一切,雷达站官兵既是见证者,更是践行者。60年来,正因为有军令如山、执纪如铁这一红色基因,始终在一代代红色前哨官兵血脉中流淌。笔者走进红色前哨雷达站,走进雷达站的荣誉室,就能感受到,红色前哨雷达站历来就是一个军纪严明的集体。

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要严守军纪

“红色前哨雷达站的兵,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凡是熟悉红色前哨雷达站的人都是这样评价的。

2011年,部队开往西北演习,上士李忠泽随队参加,西北风沙大、天气干燥,当时执行机动任务,既要处置空情,又要机动行军,李忠泽的股癣越加严重,走路都费劲。

但是,每次开饭的时候他都别人一样立正站好,唱歌走起步开饭,殊不知他的伤口处十分疼痛。有人劝他:“你的股癣那么严重,就不用和大家一起这样走了。”

他却说:“我们是来打仗的,如果这样的纪律都坚持不了,怎么打仗。”

别人看来匪夷所思,但在红色前哨雷达站,这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

“红色前哨雷达站”远离机关、远离大陆,在人们的眼中,是一个很“幸福”的连队,从来不会遇到什么突击检查,也不会提心吊胆的。

这样想法的人可能会“大跌眼镜”,该站党支部从来没有在纪律上打折扣,站长王立波告诉笔者,雷达站地处黄海最前沿,担负的任务重大,要想守好让党和人民放心的东大门,必须要铁的纪律作保障,平时都稀拉,战时怎能打得赢。

多年来,雷达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声从未间断过。在雷达站楼道、营区、阵地等处都能看到从严治军、严守纪律的警句格言,官兵抬头可见、耳边常闻。按照《条令条例》来管理那就不用说,每天都是准时起床、早操、训练,每天军歌总会响彻整个海岛。

这种自觉严守纪律已经渗入到官兵的“骨子”里。上士符勇的一个朋友是私企老板,休假期间,邀请他免费出国旅游,当场拒绝;卫生员樊强从机关领药回海岛,其中有消毒用的酒精,主动找乘务员检查;雷达站山脚下每年果树果实累累,战士们从来没有去摘一个吃。

雷达站是一个历史荣誉厚重的集体,多年来沉淀着许许多多严守纪律的小故事。2012年,列兵刘奥就受海岛这些严守纪律的小故事所感染,发挥自己绘画特长,画了十余幅漫画,大家都是拍手叫好。

他也是在这些小故事和连队氛围的熏陶下,踏实肯干、积极进取,2013年党支部推荐提干,送往军事院校学习。

刘奥感慨地对笔者说:“是红色前哨雷达站的雷厉风行、铁的纪律影响了,把我从一个散漫的地方青年变成了一个合格的军人,不管将来走到什么岗位上,我都不会忘记这里的。”

不管人在不在雷达站,是“红色前哨雷达站”的兵,就应该有那里的样子。不管雷达站离机关多远,身肩的使命重大,就应该有严明的纪律。

功是功过是过,执行纪律不打折扣

李忠泽,是雷达站的专业“大拿”,每年在上级组织的岗位练兵比武都会摘金夺银。

在每次的大项任务中,李忠泽总会冲在前,技术业务过硬总会让站领导的心踏实。2011年成为空军百名优秀操纵员。

“有李班长在,什么空情都不怕。”这是同为一班的下士赵前林对李忠泽的评价,在大家心中也都是这样认为的。

就是这样一个“屡立战功”的班长,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有时喜欢喝两口酒。

一次晚上,大项演习任务圆满结束,也受到了上级的表扬。总算是能松一口气。从山上刚刚换完班,自己偷偷地躲着锅炉房里喝两口。这时,查岗的原站长王越经过,发现锅炉房的门虚掩着,刚准备要关上的时候发现里面有个人影闪过,仔细一看是李忠泽手里拿着酒瓶子正在喝酒。

“你干什么?”王站长说道。

“哦,刚刚演习完,压力有点儿大喝两口。”当场抓到“现形”的李忠泽也无法狡辩。可是雷达站没有其功掩其过的习惯。

第二天晚上,首先是表扬李忠泽在演习任务中带领班里人员表现突出。再就是责令李忠泽在全站军人大会上做检查。

“功是功过是过,执行纪律不打折扣。”这是王站长告诉笔者的,这多年了,站党支部一向都是这样做的。

兵戎11载的老兵姜传瑞也有着和李忠泽类似的经历。有一次周末请假外出,一向很守时的他回来迟到了20分钟。回到连队他丝毫没有辩解,没等站长、教导员问其原因时,他就主动地向党支部递交了一份检讨书。事后,才了解到在回来的路上,姜传瑞遇到有一辆车翻到路边的沟里了。他去帮助推车耽误了时间。

晚点名时,站党支部对姜传瑞迟到的事情进行了批评,希望以后遇到事情要及时汇报,可以酌情续假。同时,也表扬了姜传瑞同志乐于助人,提倡大家向他学习。

不因为自己私利而松于纪

“干部骨干应该起好模范作用,帮助人民应不求回报,不能拿人民的一针一线。”教导员张维告诉笔者这是“红色前哨雷达站”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的原则。

前年夏天,一场台风如期而至。在驻地的电话求援下,雷达站官兵到码头帮助渔民对进港的渔船进行加固固定,这项工作意义很重要,如果不固定,台风来袭很有可能让渔船进水,船上设备受损,那损失就严重了。

官兵们闻“风”立马对船进行加固,将渔船用绳索连在了一起。官兵要走的时候,老渔民王大爷拿了一筐鱼送给官兵要表达一下感谢的心情,排长王志伟一下不知如何是好,可是王大爷非要王排长带走,要不自己过意不去。王排长也不好意思再推辞,就将鱼带回了雷达站。

教导员张维看到这些新鲜的鱼,就问王排长这是哪里来的,王排长就说出了来龙去脉。张教导员说:“我们雷达站历来都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这个规矩不能破,既然鱼都拿回来了,就把鱼钱送给王大爷。”

就这样,王排长把鱼钱送给了王大爷,他心里面也踏实了很多,坚持的多年的纪律险些被自己破了。

红色前哨雷达站每月都会组织一次故事会,让大家记住老一辈海岛人感人的小故事。这样的传统是雷达站传承下来的。圆岛时期,原指导员马荣贵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三次都经过家门,可是一次都没有回家,这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深深感染着一代代官兵。

党支部在执行和维护纪律上的决策力和举动,就像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支部一班人也是如此,2011年,原站长王越在某雷达站参加集训,准备参加空军预警监视系统的比武考核。当时,规定所有参训人员不得请假。

此时,王越得知在家的妻子小产需要照顾,可是当时是所有人员蓄势待发,规定不得请假。王越只好默默的将此事憋在心里,服从大局。比武结束,他从请了几天假回家看望了一下妻子。

王站长舍弃自己的私利,遵守纪律完成任务的故事,让人感动。雷达站这样点点滴滴的小事也是不计其数。

雷达站位于海岛上,可想而知这里的风景很优美。笔者来到阵地,看见夕阳下的雷达天线特别的美丽,刚想掏出相机拍下,一个列兵来到面前制止了笔者:“这里是军事禁区,请领导不要随意拍照。”

其实,对于笔者来说也懂得保密的规定,到了雷达站这样纪律也要遵守。

据了解,雷达站的官兵都十分的严谨,把不随意拍照这个“铁律”牢记心头,就算是想拍个照片寄回老家,也需站领导的批准审核才可以。

雷达站技师阮崇籍是技术“大拿”,博士学历的他善于专研机械类的东西。在海岛上几次军民共建中,阮技师帮助渔民修理渔船机械,得到了渔民的认可,后来,渔民们有解决不了的故障就找到了阮技师。时间长了,渔民们不好意思白找他,就按照当地修理的假期给他报酬,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可是阮技师对他们说:“我给你们修船可以,但是我们部队有纪律的,我不能拿你们的钱。”

阮技师的事情在雷达站传开后,大家都为他点赞。铁的纪律到什么时候都不能违背,党支部一班人态度鲜明:令严方能生军威,对违反规定的人和事,绝不迁就,执纪绝不能打半点折扣,更不搞下不为例。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