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技师赵帮玉——

“玉”不琢,不成器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于池菲 王冰责任编辑:董兆辉
2015-06-26 04:17

赵邦玉一边维护雷达一边给战友传授经验。特约记者曹占礼摄影

中国军网6月26日讯 于池菲 王冰报道:“玉不琢,不成器”的本意,多少是有点儿被动的,不过拿四级军士长赵帮玉这块“玉”来说,他能成“器”,更多是源于一种主动的自我“雕琢”。

1982年生于四川广元的赵帮玉,2000年12月入伍, 2001年6月来到被誉为“红色前哨”的沈空雷达某旅海洋岛雷达站,至今已整整15个年头。

15年,他从一个对雷达一窍不通的新兵,成长为雷达站一个技术精湛、不可或缺的雷达技师,一个在岛上待得时间最长的老兵,一个全旅数一数二获得荣誉无数的标兵。

刚上海岛的最初几年,赵帮玉是一个坐在荧光屏前不断发现掌握飞行目标,快速标出数据的雷达操纵员。有一次,一部雷达突发故障,无法正常工作,“千里眼”瞬间成了睁眼瞎。

那天,站里的全部雷达技师轮番上阵维修,均以失败告终。不得已,雷达站向远在80海里、4个多小时航程之外的旅机关寻求紧急支援。

结果,恰逢8级以上的黄色预警天气,海上风急浪大,船根本来不了,一等就是一周,几乎耽误了雷达站的正常战备值班。要知道雷达站地处黄海前沿,祖国最东端,是首都空防的预警枢纽,点滴空情的错漏甚至可能威胁到首都的空防安全。

所有人围着雷达束手无策的那一幕,让当时的赵帮玉颇多感慨。虽然在雷达站,操纵员是最被看得起,也最容易出成绩的岗位,但从那天起,他开始想有一天能成为一个可以排除任何故障的雷达技师。于是他决定转行,试着“雕琢”自己,让自己成为想像中的那个样子。

也许真是天生技师的料,只有高中学历的赵帮玉,面对复杂先进的雷达,竟然用一年时间就学了别人三年才能学全的东西。有他当技师的雷达站宛如有了对付一切故障的武器,之后再没发生过雷达出现故障,请机关派人上岛维修的尴尬事儿。

成了“器”的赵帮玉,尽管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当初转行时的梦想,却一刻未敢放松过。近几年,岛上来了几个拥有研究生、博士生学历的年轻军官技师。他们的出现,挑战了雷达站惟一士官技师赵帮玉的权威,可也成了催他奋进的动力。

到目前为止,一旦站里雷达出现故障,虽然总还是赵帮玉第一个找出原因。但他清楚自己胜在经验丰富,而在装备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的今天,仅凭经验有时已很难应对愈加集成、智能、网络化的雷达,想在技师之路上走的更远,必须对雷达的构造、控制和运作机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为此,欲成“大器”的赵帮玉,从未停止“雕琢”自己……


雷达站现有官兵中,赵帮玉在海岛上待得时间最长,资格不可谓不老,却始终严于律己,处处仍当排头兵。特约记者曹占礼摄影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