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风高扬五十年,百花香飘云天外

——“红色前哨雷达站”授称50周年追踪纪实

来源:中国军网责任编辑:董兆辉
2015-06-26 09:38

雷达站官兵检修雷达。特约记者曹占礼摄影

在滔滔黄渤海、半岛最前沿,一支英雄的队伍始终迎风傲立,铸盾天海。她是一面旗帜,历经半世纪依然夺目鲜艳!她是一首战歌,穿越五十载仍然铿锵高奏!57次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荣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7次。15人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亲切接见,3位军委委员、43位将军亲临视察,就像一枚永不生锈的钢钉牢牢扎在黄海边陲。她就是曾创造出闻名全军的“一把土、一滴水”精神,于1965年被国防部授予荣誉称号的“红色前哨雷达站”。

烽火狼烟,英雄连队进驻圆岛

紧急危难时刻,她在党和人民的召唤下诞生

1955年,朝鲜战争的阴霾还未散去。万隆会议对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极大提升我国际地位。美帝国主义不甘心失败,加紧袭扰我东北空域,敌机经常窜入盘旋侦察。而当时,我东北防空军却没有一支应急力量,一时间,黄渤海面阴云密布。

在毛主席亲自敦促,空军刘亚楼司令员直接指挥下,1955年3月,雷达站组建,奉命紧急进驻“圆岛”,接管苏军雷达阵地,担负守卫国门重担。

如今,虽然第一批进驻圆岛的勇士都已不在世上,但是,当时从那里流传的故事依然激荡人心。

部队出发前,沈阳军区空军首长给老兵们作动员时说,圆岛条件十分艰苦,需要我们克服的困难还有很多,上去以后两年都不能下来,你们谁家里有困难现在就提出来。

虽然当时有两名同志刚刚结婚,许多人家里都有老人需要照顾,但是没有一人提出来。大家憋红着脸,一致表态为了毛主席坚决愿意上岛。

圆岛面积仅0.03平方公里,礁石林立、风大浪高、补给困难。但战略地位特殊,作用一剑封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894年,日本帝国主义就是以其为跳板,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旅顺大屠杀。岛上还有刻着“宫本”“岛田”等日军名字的石碑,就是有力的血证。

先辈们始终不忘耻辱、忠魂蓝天,凭着“宁可不要命、也要干革命”的铮铮铁骨,与恶劣环境和强大敌人展开殊死斗争,书写了一个个撼天动地的不朽神话。

每每想起当时的故事,老兵王信都会很激动:“在交接装备时,苏军军官曾断言,我们在岛上待不下去,因为岛上的补给条件实在是困难。但是,我们不仅仅长期扎下了根,而且还立下赫赫战功。”

面对恶劣自然环境,支部坚持政治建军不放松,把党的理论作为粮食、武器和方向盘,“没文化也要学毛著,不识字也要干革命”的号召积淀在每名官兵脑海,凝结成坚如磐石的红色信念:做毛主席好战士,打敌机、灭飞贼!

当时,虽然有三分之二的人不识一个字,但是每个人的毛主席语录都倒背如流,专业理论张口就来。

岛上严重缺水,补给船有时候一个月都来不了一次,他们接雨水、化雪水、刮露水,宁愿少喝一口水也让雷达多转一分钟。

1961年,油机员左林富感冒发烧40度,当卫生员把半杯水递给他的时候,他又偷偷地倒回战备桶里。“舍不得,人生病可以坚持,但是油机没有水就不能转动了。”日记字迹虽已模糊,但是,老兵的形象却更加高大。

岛上没土,到处都是岩石。1962年,炊事员徐承米利用出差上岛之际,带回一包土,从此“上岛请带一把土”在海岛叫响。他们还劈山抠土,全国各地战友邮土,硬是把一个礁石坨子建成年产蔬菜3000斤的海上“南泥湾”。“一把土、一滴水”精神享誉全军、豪气冲天。

建站之初,雷达站连个像样的阵地和训练场都没有。第一任站长马世庆、指导员高殿清带领官兵削石移山建阵地,悬崖峭壁凿操场,屋顶之上架天线,战天斗地、坚韧不拔,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愚公移山”。

1957至1963年,站里仅有1部雷达,性能差、不稳定,被战士们戏称为“老破三”。剑不如人,剑法超人。训练条件差,他们煤油灯下研战法,山洞里练技能,让这部苏军淘汰了的雷达性能发挥到极致。小小雷达站,由此成为阻断敌机的一道屏障,不论敌人运用什么手段,都难逃“红色前哨”的锐眼。

1961年11月6日,一则消息震惊世界,一架美制蒋邦P-2V飞机被击落,彻底打击了敌人嚣张气焰。这及时准确的情报,正是来自这个“老破三”。1962年,多次捕捉敌U-2飞机,为后续击落该机积累了一手珍贵信息,这才有了陈毅元帅“用竹竿捅下来的”风趣幽默的答记者问。

1964年9月,被空军党委授予“钢钉雷达站”荣誉称号,寓意“思想如钢钉、战备如钢钉、作风如钢钉”。1965年3月,又被国防部授予“红色前哨雷达站”荣誉称号。寓意“红色始终不变质,前哨始终打得赢”。

毛主席说:“党对你们很放心!”

原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誓言:“不去圆岛不罢休!”

时任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勉励:“当好千里眼,坚守东大门!”

烈烈军旗下,烽火狼烟中。如今,这支英雄的连队已经在风大浪高、深不可测的黄海深处扎下了根,为党和人民立下的赫赫战功,早已镌刻历史、成为荣光。

转型大潮,红色血脉奔涌向前

紧随历史脉搏,她踏浪前行迸发时代光彩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红色的基因代代续延。

1976年6月,雷达站奉命移防海岛。从此,红色的火种便在这新的驻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驻防海岛后,面对更加复杂的环境和异常艰巨任务,“一把土、一滴水”精神始终焕发出强大的时代伟力,官兵对党忠诚不变质,困难面前不折腰,直面强敌敢亮剑。

海岛第十五任指导员王世强谈到:“进驻海岛后,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部队同时面临着思想多变的难题。支部经过讨论认为,时代在发展,环境在改变,“一把土、一滴水”精神也必须随之变化发展,不能用老方法来解决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稳定思想,牢固防线。”

从“上岛请带一把土”到“上岛请带一本书”,从“一本毛著一杆枪”到“一本周记一段情”……无不映射出一茬茬官兵创新求变的执着追求和逐梦历程。

1995年,王世强指导员着眼新时期新任务,创新开展政治教育,“军旅生涯200周周记”活动在雷达站轰轰烈烈展开,引起全军部队强烈反响,一篇篇映衬着爱党爱岛情怀的周记像团团火焰,燃烧在战士心间。受到总部机关肯定,5本周记被军博收藏,雷达站和指导员王世强荣立一等功。

新时期各种不良思潮纵然交错横流,但党支部自有护身的法宝。近几年,他们将“五史”军魂教育作为“必修课”,开展的“六红”活动别具特色:观红色史馆、读红色故事、写红色周记、拍红色DV、唱红色歌曲、看红色电影。官兵们从兵之初、官之初、入党之初抓起,在思想源头筑起“防火墙”。新兵入营、新干部上岛,第一时间唱站歌、学站史、参观荣誉室,让红色血脉融入官兵灵魂深处。

去年毕业的排长王同昊,上岛之初,面对艰苦的环境,心情有些波动,但是,在参观完雷达站荣誉室,了解了连队历史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参加“树立新时期军人样子”大讨论中他说:“先辈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扎下了根,立下了赫赫战功,靠的就是‘战天斗地、坚韧不拔’的作风,如今条件好了,我还有为难情绪,真是不应该。我一定要继承先辈精神,在岛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今年5月份,王排长在参加指挥干部培训中,主动申请,以红色前哨授称50年为题材,讲传统故事,受到大家欢迎。

十八大以来,他们将习主席一系列讲话精神作为建站育人的方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他们发扬先辈们实实在在、坦坦荡荡的劲头,收集意见、整改落实等始终走在全旅前列。

“说得好听不如做的严实”“唱得响亮不如有个好样”……一个个口号,掷地有声、落地生根。

教导员张维谈到:“在我们站,党员是面旗,团员是把火,无论是官还是兵,大家都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连队心气特别顺、士气特别高。‘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成为我们最高标准。”

党支部多次受到总部和空军表彰,团支部今年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党是我的妈,岛是我的家,我听妈的话,我爱我的家。”这首海岛官兵传唱已久的歌谣,折射了朴实的爱党情怀和坚韧的奉献品质。连队75%的官兵患有风湿症、腰间盘突出等疾病,但没有一人打过退堂鼓,以牺牲健康、透支生命的崇高境界,谱写了一曲曲守岛戍边的奉献之歌。扎根海岛10多年的老技师宋世鹏,父母常年有病,岳母身患癌症,党委几次想把他调整到机关,他总是笑着说:“海岛是我的家,雷达是我的亲人,这里同样不能没有我!”四级军士长赵帮玉,地方公司以住房、高薪等为条件诱惑他转业,但他从未心动。这样感人的事例不胜枚举。

习主席发出建设强大人民空军号召后,他们深刻领会“三个过硬”“四个强化”战略要求,更加升腾了矢志空防、筑梦空天的信心决心。坚持训练向实战对接、工作与打仗对表,哪里有短板就补哪里,实战需要什么就练什么,每日一次战勤例会、每周一次训练讲评、每月一次航线推演、每季一次实战竞技。针对雷达轮流转,创新“一专多能、一人多用”训法,每名官兵至少精通2个专业,人人都是多面手,岗岗都有刀尖子。

近几年,国际势扑朔迷离,敌方联合军演接连不断。他们成立敌情研究小组,紧盯敌人军事动向,先后修改完善10余种特情处置预案,绘制多种主要敌机航迹图。抓住某大型演习、驻训等机会精兵强能,多种战法得到印证。

年处理空情位于空军前列,情报合格率100%,年年是军事训练一级单位,上级首长评价他们是“黄海前哨第一眼”。2012年4月,某重大应急情况发生,他们紧急行动,第一时间发现目标,是空军唯一掌握该情报的雷达站。

面对新使命,牢记军委许副主席“做战备钢钉和敌人眼中钉”的重要嘱托,人人都像上膛的子弹,保持冲锋姿态、打仗状态,在黄海前哨筑起了一道敌人不敢觊觎的天网。

强军征程,红色前哨迎风高扬

迎风傲立黄海,一枝独秀已引百花齐放

仰望苍穹,“红色前哨”像一颗耀眼的红星,闪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成为全旅官兵的思想甘泉和精神引擎,指引着全体官兵阔步向前。

如今,“红色前哨”精神不光属于”红色前哨雷达站”,她早已成为全旅乃至整个雷达兵部队的命根子和传家宝,引领着部队全面建设,也指引着官兵成长成才,成为大家共同的精神财富。

旅长谭立军激动地说:“她就是践行强军目标的一个缩影,‘红色’就是听党指挥,‘前哨’就是能打胜仗,‘一把土、一滴水’诠释的就是作风优良。”

新形势下,旅党委深刻感受到,要想在强军征程中始终领跑,就必须将“红色前哨”精神作为全旅的旗帜。由此自上而下组织的8个波次群众性大讨论,确立了“信息战红色前哨劲旅”目标,勾勒了“三年三步走”建设蓝图,提出了“四有”前哨新传人践行要求,道路清晰、方向明确、脉络凸显。

旅政治委员熊俊感慨地说,习主席提出了争做新时期“四有”军人的践行标准。我们“红色前哨雷达站”,就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样板,值得我们去学习继承。

旅党委将“红色前哨”历史作为开展“五史”军魂教育的基本素材,建成网上“数字旅史馆”和“红色前哨”军史馆,让官兵的心紧随党的脉搏跳动。如今,“红色前哨”的基因,如同一张张“芯片”,已刻在全旅官兵的脑海心头。

作为军区空军十大传统文化品牌之首,“红色前哨”精神也乘上了文化的快车深入官兵脑海。他们编撰《红色的足迹》《奋斗的足迹》《成长的足迹》,以及《标兵风采录》《五个一百》等系列书籍,将雷达站的历史更形象系统地介绍给官兵。每个基层单位都凝练站魂、创编站歌、制作站旗、撰写站史,使得“红色前哨”文化呈系列拓展,呈纵横衍生。

旅党委还组建了“前哨战鸽”文艺小分队,专门以“红色前哨”历史故事为基本素材,创排节目,下基层巡演、重大节日汇演,官兵欢声笑语中感悟创新理论和优良传统的巨大魅力,在全旅官兵乃至兄弟单位名声鹊起。上级首长分别给予“小分队能抵半个政委”和“新时期的文艺轻骑兵”的高度评价。

2014年底,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为全旅“红色前哨”精神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时代元素。“四个牢固立起来”“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等重大思想,成为部队开启新征程的坐标航向。从此,“红色前哨”精神掀起了崭新辉煌的一页。

“学习先辈好样子”大讨论在海岛热烈上演,官兵们纷纷以“四有”为镜子,以先辈为标准,查找不足和短板。

刚刚上任的站长王立波在座谈中倡议,全体官兵一定要以先辈为榜样,谦虚认识不足,主动苦练本领,决不能辜负先辈期望。

如今,“当面有强敌、身后是首都”,已经成为全旅官兵共同的忧患,助推了战斗力标准的落地生根。

“双学”活动、“前哨杯”岗位竞赛,以及各专业的比武活动,成为部队厉兵秣马的小舞台,为部队培养出一大批精武标兵,37名训练尖子优先立功。

去年,他们在空军某岗位能力比武中获团体三等奖,取得6个单项名次。每次大型演习都斩获桂冠;去年参加某大型实战化比武,拿到8个奖项,受到上级通报表扬。

近几年,旅三次派机动分队赴西北沙漠参演,在风沙烈烈的狼烟中,“红色前哨”精神又一次展现其独特而有力的魅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在某重大演习中再次叫响,荡气回肠。一支分队深入戈壁300公里,补给线连续中断半个月。官兵自觉弘扬圆岛先辈“革命+拼命”精神,喝的是泡着骆驼粪的水,吃的是带沙粒的饭,睡的是潮湿的戈壁滩,依然大漠铸盾、长空舞剑,为演习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们继承先辈爱学习、肯钻研的劲头,把“双学”作为提升战斗力的翅膀。加大科研攻关力度,4项科研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自主研发作战指挥辅助与管理系统,将作战指令速度由3分钟提速为3秒。

2013年,旅被四总部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同时获得先进旅党委、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等8项殊荣。去年旅长、政委被空军党委评为“一对好主官”。

如今,“红色前哨”精神,已成百花盛开的局面。“学习硬骨头六连式连队”的雷达12站,驻守在辽宁第一峰、抗联遗址发源地的雷达18站,以及60多名行业标兵、技术骨干和优秀军嫂,20余名受到总部、空军和军区空军表彰的官兵,共同铸就了新时期“红色前哨”传人的脊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