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宜兴市官林镇受灾群:有政府保障,心就安定了

来源:新华社作者:朱国亮、郑生竹责任编辑:刘航
2016-07-07 14:08

“有政府保障,心就安定了”

——江苏宜兴市官林镇受灾群众安置点见闻

新华社记者朱国亮、郑生竹

6日,江苏省宜兴市官林镇中心小学,教室里的课桌全部集中到一个角落,铺上被子,当作了床。来自云南的李顺美、李顺芬姐妹俩则在地上铺了一张席子,背靠墙壁,席地而坐,各自专心地绣着十字绣。

校外,官林镇上,许多工厂、居民住宅、田地、道路已被洪水淹没。再往东约2.6公里就是湖水泛滥的滆湖,浩渺的湖水水位已超越原有的堤坝,幸好今年初堤坝用水泥进行了浇筑,并在原有的堤坝上加了半米高的水泥围挡,湖水才不至于漫堤。

“老家一时回不去,这边又没个亲友可投靠,幸亏有政府安置。”李顺美说。李顺美一家和姐姐一家16年前来到官林镇务工。十多年来,这个小镇一直风平浪静,极少遭受洪涝等灾害,不想今年遇到大洪水。

李顺美在官林镇租住的房子已进水4天。刚开始她不知道去哪里躲避,就一直坚守在家中。7月5日,他们听说地方政府设有集中安置点,外来务工人员也能安置,便尝试来这里求助。官林镇政府接纳了他们两家人,这让他们心安定下来,原本绣了一年多的十字绣--“松鹤延年”又继续绣起来,丈夫也能继续到工厂务工。

官林镇是宜兴当地的工业重镇,全镇有600多家企业,是国家电线电缆产业基地,产值已连续多年超千亿元,吸引了2万多外来务工人员。在此次洪涝灾害中,官林镇内涝严重,许多工厂和居民区进水,加之滆湖等湖泊水位均超历史记录,镇政府转移安置了5000多受灾群众。在转移安置的受灾群众中,大部分群众选择了投亲靠友的方式,另有约980人接受了政府集中安置。

“接受集中安置的受灾群众70%是外来务工人员。”官林镇副镇长蒋占军说,“外来务工人员在官林大都没有亲友可投靠,更需要政府集中安置。”

李顺美所在的官林镇中心小学安置点是官林镇三个安置点中最大的一个,目前安置有400多名受灾群众,其中280人是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

“这里免费提供吃喝,有政府保障心就安定了。”李顺美一边绣着十字绣,一边接受记者采访说。这间教室共住着10多名受灾群众,因为课桌有限,有的受灾群众干脆就在地上铺上被子睡觉。面对这样的环境,姐妹俩依然很淡定、乐观。

采访中,正赶上午饭时间。记者现场看到,两名穿着红衣的志愿工作者挨个教室发放饭票,受灾群众领到饭票后,就前往操场领饭和水。今天的午饭是扬州炒饭和一瓶矿泉水。

“受灾的日子总是不好过,但还是要感谢政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安身之处,还免费提供吃喝。”64岁的周小君说。周小君是官林镇薛家渎村村民,因自己家、女儿家、儿媳家都进水了,不得已住到了集中安置点。

她告诉记者,家里的水已经齐腰深,所幸房子建的牢固,没有倒塌。大水到来时,人跑了出来,但家具都没来得及搬出来,全都堆在二楼。她说:“今年的洪水实在大。1991年大水,我们这里也有部分地区淹了,但没今年这么严重。”

宜兴位于太湖西岸,上游约4700平方公里区域的“客水”需要通过宜兴境内的河湖注入太湖。“宜兴如今的防汛形势可以说是‘上有狼,下有虎’。”宜兴市水利农机局副局长徐文元说,“上游地区来水多,下游太湖高水位顶托,致使河湖泄洪速度慢,水位高涨。”

与此同时,本地降水之多也是历史罕见。徐文元介绍,从6月19日入梅以来至7月6日,宜兴本地降雨达到惊人的557毫米,是正常年份的3.57倍。

三方因素叠加,宜兴主要河湖水位多呈超历史记录状态。不过,得益于近年水利建设的大量投入,宜兴目前虽然部分低洼区域内涝严重,一些堤坝有漫溢、渗漏,但总体还算平稳,没有出现溃坝等现象。

徐文元介绍,截至7月6日,针对严峻的险情和内涝,宜兴市已转移安置1.9万余人。其中,大部分群众选择了投亲靠友,少部分群众被集中安置到44个受灾群众安置点。

“水位还这么高,听说台风又要来了。”官林镇供电所所长戴亦祥说。气象部门发布的今年第1号台风“尼伯特”在太平洋上生成的消息,让他忧心不已。

戴亦祥告诉记者,为应对洪水,全力保电保安全,官林镇供电所全所50余人已全员出动,连日来日夜加紧抢修维护,已感疲乏不已,如果再来台风,他们真不知该如何应对。

尽管目前的防汛形势依然严峻,但安置点受灾群众的生活依然有序,该上班的还在上班,闲下来的妇女们也会做些针线活,孩子和老人也会互相逗乐。

“经济好了,抗灾能力强了,这是以前不能比的。”周小君说,“灾情虽重,却越发感觉政府的好。”

(新华社南京7月6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