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和部队里的兼职女翻译

——记沈阳军区第三批赴马里维和医疗分队麻醉师陈艳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管付岩责任编辑:菅琳
2015-07-28 13:08

随着急促的医疗车警报声由远及近,一位孟加拉国维和士兵被送进了中国维和医疗分队二级医院,经医生诊断该士兵脓性指头炎非常严重,需要在局麻下做清创手术。当医生们准备好一切时,那位士兵却不断摆手,嘴里一直说着什么,弄得医生们一头雾水。已经准备好做局部麻醉手术的陈艳,从手术室里急匆匆地跑出来,问明原因后,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与病人和医疗官交流着,随着她一句“进手术室吧”,正在愣神的医生们,赶紧跑进手术室……手术很成功,大家问她:“你跟他说什么了呀?”她轻轻一笑,说:“我只告诉他,手术不疼,一会就好了,你是军人要勇敢。”手术后,问题接踵而至,病人因麻醉药性已过,痛得难以入睡,与护士们又交流不畅,情绪很不稳定。陈艳得知后,便去陪他聊天,鼓励他,并给予术后心理疏导。在她的精心照顾和有效疏导下,病人开始安心治疗,并积极配合,每天早上都会用蹩脚的中文“你好”跟每位医生打招呼。几天后,陈艳外出执行巡诊任务,回来时发现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多了一张字条,“你好,谢谢你陈医生,我的病好了,很感谢你的照顾,感谢中国白衣天使”。

这已是陈艳第N次在医疗区当兼职翻译了。由于医疗任务繁重,随队翻译数量少、任务重,自到达任务区后,无论是工作上、生活中,她一直给大伙充当兼职翻译。为了医患之间顺畅沟通,她主动承担起了兼职翻译工作,架起语言桥梁。她在背后付出多少辛苦又有谁知道呢?作为一名麻醉师,每台手术都有她兢兢业业、忙忙碌碌的身影。即便已经十分疲惫不堪,她仍每天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学习英语。为了练好口语,她几乎每天泡在医疗区与当地的英法翻译雇员对话,遇到听不懂、说不清的情况,就连写带画、连比划带模仿,柬埔寨、孟加拉等国的医疗官都成了她的口语老师和朋友。就在她的英语口语水平大幅提高时,一件事又让她犯起倔来。

一天晚饭后,医疗区来了一位当地居民,因习惯性肩关节脱位,需要在静脉全麻下进行复位手术,而患者一口的法语,又让医生护士们犯了难。仅有三个月法语学习基础的陈艳,“不疼”“别怕”“配合”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蹦着,好在沟通明白了,患者在手术同意单上签了字,大家感慨道:“懂一门外语是多么的重要啊!”手术后,患者拉着陈艳合影留念,说这是她做的一次感觉最好的手术。

手术虽然成功了,陈艳却显得闷闷不乐,“再好的医生,语言不通,怎么办呢?”这一问题几天来一直在她头脑中存在,“只有学习才能解决问题,能学多少是多少”。学完英语又学法语,大家都觉得她是不是疯了。可她却说到做到,不仅从法语翻译那里借了一堆法语书,还把“法语助手”“有道词典”统统下载到手机里,方便自己随时学、随时听。在她的带动下,医疗分队里掀起了学习外语的小高潮,与病人顺畅沟通了,接诊时间缩短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治疗效果明显了。

一位中国的白衣天使,用她崇高的职业操守、精湛的医疗技术、暖心的热忱服务、无私的倾心奉献,在马里维和营区、在非洲大地上,履行着一位中国维和军人的使命担当,展现着一名中国军人的形象素质,传递着一份维和军医的无私爱心,架起了一座国际和平的友谊桥梁。“为祖国争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争光”的维和誓言将牢记在每名中国维和军人的心间,并用实际行动诠释“在马里,我代表中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