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乘除算好账,求解战斗力最大值
战斗力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那么怎样才能求解战斗力的最大值?军队人大代表们在讨论中给出了解答。
“一天不练手生脚慢,两天不练忘了一半,三天不练成了门外汉。”军队人大代表、河北省军区政委李光聚认为,必须保持训练的连续性。
“凡是有利于战斗力提升的就要用‘加法’。”李光聚代表建议增加训练时间,为训练提供足够的时间保障。
“‘加法’固然重要,‘减法’亦不可少。”军队人大代表、沈阳军区装备部部长高潮说,当前最应该减的是“五多”这个严重影响战斗力建设的顽症痼疾。
“五多”已经存在多时,虽然不断纠治,但依然顽固存在。
“在国防和军队改革进程中,要从制定科学的体制机制入手,对‘五多’问题来个釜底抽薪、斩草除根。”高潮代表建议,不但要为基层官兵减负,还要为各级领导干部减负,确保他们能够集中精力抓训练抓备战。
军队人大代表、北京军区原副政委兼纪委书记杨建亭给出的解答是做“乘法”。他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在装备落后的条件下战胜了强敌。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
“战斗精神是战斗力的‘倍增器’,要充分发挥这个‘乘法’的威力。”杨建亭代表说,过去我们装备虽然不如人,但仍然依靠过硬的战斗作风打败了敌人。尽管现在我们“铁”多了,但“气”却不能少,战斗精神永远不能丢!
“对阻碍战斗力生成、制约战斗力提高的问题要用‘除法’,坚决去除!”军队人大代表、北京军区政治部原副主任谢建华说,关于联合训练、联合作战的重要性我们早已认识到,也喊了很多年,但至今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工作的导向。”谢建华代表建议,要打破传统观念,冲破利益藩篱,理顺指挥关系,确保各军兵种在未来战争中攥指成拳、形成合力。
军人有军人的样子,战斗力标准就不会走样
“军人有军人的样子,战斗力标准就不会走样。”军队人大代表、空军装备部部长袁强说,“如果每名军人都在军言战、在军谋战,坚持战斗力标准就会成为一种行动自觉。”
“聚焦战斗力是古今中外军队改革成功的通律。世界军事史上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话剧,归根到底靠的是以战斗力为基点的演绎;一场场波澜壮阔的军事变革乃至军事革命,归根到底都指向战斗力的提升。”军队人大代表、辽宁省军区司令员周汉江说,“如果每名指战员都把训练打仗作为最执着的追求,把从军当事业,把训练当主业,把打仗当专业,我军就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要从军队院校教育入手,强化指挥员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意识。”军队人大代表、南京政治学院院长王树说。
“担当源于使命。培育担当精神必须要深抓职能使命教育,让官兵彻底弄清‘当兵入伍为什么、部队训练干什么、能打胜仗靠什么’,坚决克服当‘和平官’‘和平兵’的思想,始终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高度戒备状态。”军队人大代表、成都军区副政委兼纪委书记张书国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培育担当精神必须深抓精神引领,要用坚定的信仰信念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灌注部队,用我军的英雄事迹、辉煌战例激励官兵,用优秀战斗文化陶冶官兵,从“官之初”“兵之初”就不断强化矢志强军的担当意识。
很多军队人大代表表示,战斗力是部队建设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培育官兵担当精神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要通过把战斗力标准真正立起来落下去,强化官兵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培养大国军人的宽阔眼界和责任担当,聚焦战斗力建设奋发进取,紧盯使命任务拓展自觉作为,时刻以战斗力标准衡量我们的担当精神,以战斗力效益衡量我们的担当能力,不断为能打仗、打胜仗积蓄精神力量。
“用人标准是最大的导向,只有按照战斗力标准选人用人,才能引导官兵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练兵打仗上来。”军队人大代表、天津警备区原司令员董泽平说,作为一名共和国军人,最大的忠诚就是能打胜仗。作为各级领导干部,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把那些有本事、能打仗的人选出来、用起来,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
(本报北京3月13日电)
(《解放军报》2015年3月14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