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雪:飞雪连天擎北斗

来源:科技日报作者:唐先武责任编辑:遥远
2015-06-25 10:58

2009年,由欧洲航空航天局专家领衔的代表团飞抵北京,代表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要求与北斗系统展开争议已久的频率谈判。

这是一次电磁领土的争夺。

“领土不容寸失!”王飞雪带领导航中心研究小组从技术支撑到国际通行规则等各个方面不停地修炼。

就在前不久,从捷克布拉格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欧盟代表团接受了中国提出的频率共用理念,同意在国际电联框架下完成卫星导航频率协调,中欧卫星导航系统长达8年之久的拉锯战握手言和。

王飞雪和团队先后研制出世界领先的监测接收机、精密测距码模块及注入系统、主控站测量及通信系统、RDSS业务信号收发分系统、时间同步注入站、星载上行测距终端等地面设备。在最近一次针对实用商业化全球系统卫星导航信号模拟源功能测试中,他们研制的产品以95分的高分雄居榜首。

今年4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九届国际导航论坛上,俄罗斯导航产业界在探讨全球4大导航系统发展水平时,一致把中国北斗排在俄罗斯格洛纳斯和欧盟伽利略之前。内心无比激动的王飞雪回国后对前来迎接的同事说:“下个目标就是拿第一!”

细微之处正品修行

王飞雪常说:科技工作者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并敢于成为弄潮儿,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采访中,记者发现,学生与之擦肩而过时,总是亲热地称呼“王博”而不是“主任”。

王飞雪给我们讲述了陈芳允、孙家栋等大师对他关心和帮带的故事,“他们对国家忠诚负责的精神、对科学平等谦虚的态度、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执着,是我一生取之不竭的动力。”

2005年,王飞雪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王飞雪把这笔研究经费交给团队统一使用。此后不论团队如何发展壮大,项目如何增加,成员更换了多少茬,大家都能做到把有限经费花到“刀刃”上。

“关心他人、苛刻自己”是大家对王飞雪的最深印象。一次项目申报,大家连续十几天加班至半夜2点。看到大家疲惫的样子,王飞雪劝大家马上去休息。团队成员李鹏鹏凌晨4点起床上厕所,却发现主任的灯还在亮着。原来,王飞雪把大家劝了回去,自己却一个人留下来彻夜修改文档。就这样,利用别人休息时间,10天内他修改了10多个项目3000多页。

2012年,北斗团队十年一剑后首次报奖,王飞雪和团队骨干研究决定,多给贡献突出的年轻人创造机会。上级机关专门通知,他和另外几名专家每人可在两个项目中报奖,可最终他们几位每人只报了一项。

在他的办公室里,常年放着一个出差用的旅行箱,和一张休息用的行军床。出差乘坐的火车就是他的办公室,科研工作的试验场就是他的家。他一年平均出差200天,有一半时间奔波在试验场。有一次攻关,连续3天没有合眼,晕倒在出差途中。他在信息高地上导航人生,影响和感召着一茬茬年轻的“北斗人”。2013年底,他和团队荣获全军“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特别奖”。

如今,无数“飞雪”已连天。在问天求索之路上,他和他们,用忠诚智慧和火热青春,把北斗横亘浩瀚星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