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生死深信巧合 仍为小地震心慌意乱

地震中一系列的遭遇,让王树斌铁定了相信巧合的念头。在他看来,命运往往是因一些巧合而改变的,人始终也无法逃脱巧合的左右。
他常常觉得,过去四十年是自己白捡的。他内心深处,始终隐隐有种不知何时会突遭车祸、疾病故去的不安。
“很多事随之而来,也可能随之而去,就像买彩票一样。”王树斌说。
原本生性不羁的他开始关注生死。诸如“唐山是否会再次发生大地震”的话题,是他最爱从报刊中阅读的内容。去年11月和今年3月,唐山丰南分别发生3.4级和3.1级地震,也一度让他心慌意乱,深夜失眠。
报纸上突发事件有关生死的报道,也是他关注的重点。类似“母亲抱孩子乘电梯15楼坠亡”这样的信息,也会被他牢牢记住。
据唐山地震博物馆数据,震后一周内,有11.6%的人因地震想离开唐山。震后三至六个月,该比例仍有1.5%。
王树斌也曾考虑换个城市生活,旅游至浙江宁波,他对当地产生了好感。可当地的房价和深植王树斌内心的巧合观念,最终让他放弃了这个念头——“即便离开唐山,也不是说地震不会发生在我新搬到的地方”。
其实自己也知道这种心理不正常,但灾难在他命中打下的烙印太过深刻,何况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寻求心理疏导显然并不现实。
在王树斌的眼中,人生命的脆弱,甚至不如一棵小草:“草被火燎过后,还可以春风吹又生,但人被烧过就什么都没有了。”
“凡事只有真的失去时,你才知道它的美好和珍贵。”王树斌说,人这辈子,最开心的事,就是吃饱穿暖健康地活着。而自己如今能安度晚年,已非常满足。
他说这话的语气,与徐帆在《唐山大地震》中的旁白“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一样,语气凝重,语速缓慢。
“任何事比不了活着好。”王树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