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被你深深感动

来源:中国军视网作者:贾永责任编辑:李娴
2016-05-03 02:55

(一)冰河上行驶为何不系安全带?

怒号的长风、厚厚的积雪、成堆的横七竖八的冰块,行进在中俄两国的界河——额尔古纳河的冰道上,每一步都十分艰难。然而,就是在这样危险的地方,越野车司机却提醒我们千万不要系保险带,“河面上不时会有隐藏的温泉,一旦连车带人陷进冰窟隆,不系安全带方便逃生。”

这是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向伊木河边防连进发途中。边防连连长杜宏突然牺牲,我们的新春走基层报道组,决定去寻访这个年仅31岁的烈士。

漠河西行90公里,也就是在黑龙江源头恩和哈达,我们踏上了界河冰道——到伊木河还有一条森林救火通道可以使用,不过路程为215公里。“闯冰道”,陪同采访的内蒙古军区某边防团团长孙建国建议,“这样可以少走80公里的路程。”怎料,车行不到一半,突来的暴雪掩埋了冰面上原有的车辙。界河冰道,是两国边防军人入冬后一路探险,用推土机推出来的。冰道上险象环生,没有了车辙,连孙建国这样的老边防也不敢冒然前行。没办法,我们只得原路返回,再从陆地开进。

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的道路同样被没膝的大雪覆盖。车辆驶过,仿佛被吞噬了一样,后面的汽车根本无法看清前面的车辆。车行百里没有半点人影,如果不是偶尔出现的动物爪印和耳畔不时回响的松涛声,就如同进入了白色的洪荒时代。就这样走走停停,我们总算在凌晨赶到了伊木河。

(二)雪地采访一刻为何要为镜头加温?

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了杜宏牺牲的地方,那是一处紧贴界河的26米高的悬崖。崖壁上,一串带血的手印已被大雪抹去;扒开河面上的积雪,一滩血迹还清晰可见。

20151230日下午,连队沿界河进行5公里雪地越野之后,经过悬崖处,杜宏爬了上去——上面的白桦林中,是连队的哨所。他要对哨所来一次悄然检查,检验执勤官兵的反应能力。这条“之”字形悬崖小路,身高183的杜宏攀爬了无数次。然而,这一次,平日里攀岩越障几乎如履平地的杜宏竟然跌落了下来。

两个小时后,当战友们在雪地里找到连长,他的身体已经僵硬,头上有一道超过10厘米的口子,身旁是一团凝固的鲜血,眼镜和手套散落在悬崖边;一块尖利的巨石上,血迹斑斑……那一天,河面上气温为零下46摄氏度。新年的第一个早晨,全连官兵风雪中送别连长。战士们抬着杜宏的遗体,围着连队一步一步绕了三圈。他们要让自己的连长最后看一眼额尔古纳河畔的山山水水,最后看一眼大兴安岭深处的一草一木,最后看一眼白桦林里的连队和哨所。他们知道,十多年的戍边经历,连长的生命早就与这条界河、与这片森林难舍难分了……

这是一次艰难的行程,更是一次感动之旅。在连队,我们发现,杜宏的床铺还像从前一样一尘不染,他的眼镜还放在他生前最熟悉的地方;在连史馆里,在连队“龙虎榜”上,爱笑的杜宏还是从前一样的笑容。在他的“军营朋友圈”中,最后一条信息,是在平安夜祝战友们平安。

北纬52°46′,祖国雄鸡版图鸡冠处的伊木河边防连,背靠界河,前拥森林,最低气温曾有过零下57摄氏度的纪录,连队至今还保留着一副冻裂的直升机螺旋桨。长达七个多月大雪包裹期,除了对岸的俄罗斯哨所,方圆几百里再无人烟。2002年底,18岁的杜宏从内蒙古鄂尔多斯入伍来到边防连,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边防战士,2007年被保送至石家庄机械化学院深造,参加了2009年的国庆60周年大阅兵。毕业分配时,作为优秀学员和独生子女的杜宏有机会选择离父母稍近一点的部队,但他还是选择回到伊木河。重返边防这6年,杜宏先是担任排长,后被破格提升为连长。团里军事比武,杜宏一人夺得13个科目中的7项第一,荣立二等功。连队军事考核年年位列全团之冠,连续3次被表彰为“全面建设先进基层单位”,成为内蒙古八千里边防线上的一面旗帜。

泪水,一次次浸湿我们的采访本。杜宏,这个殉职于执勤途中的边防连长,这个在北部边疆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的军校毕业生,让我们对新一代的戍边军人,又多了一份亲近,多了一份理解。连队不通互联网,手机信号也只有时断时续的电信信号,当“青春期”碰上“大雪封山期”——寂寞,成了连队最大的敌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作为兄长的杜宏把一群80后、90后凝聚成了团结战斗的昂扬集体。在战友们心中,像大哥哥一样的连长似乎从未离开,好像还在用那双戴着眼镜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他们。在边防连,我们亲眼目睹了战友们巡逻路过杜宏牺牲处那种面向悬崖齐声呼唤的感人场面,那一声声伴随着战马嘶鸣的呼喊,让人撕肝裂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