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被你深深感动

来源:中国军视网作者:贾永责任编辑:李娴
2016-05-03 02:55

记者倪宁、张斌、王俊康、戴楠楠、李一楠每天都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下拍摄,每隔一刻钟,就要把镜头放在大衣中“取暖”。与官兵们一起钻密林,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边境巡逻的不易;与官兵们走一遭积雪覆盖的界河,更让我们深切体会到边境执勤的艰难。他们大都是二十岁左右在年轻人,但边疆的风霜雪雨,早已把他们的稚气变成了坚强;艰苦的戍边生活,早已把他们磨砺成了坚韧不拔的军人。责任、使命、担当,每一个优秀的军人,都深知这些字眼的分量;小家、大家、国家,每一个优秀的军人父亲、母亲和妻子,也都分得清,在这样的天平上,哪一头更重。在烈士的家乡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另一路记者周详、秦然收获的同样是满满的感动。

也许是水泪早已流干,千里迢迢把儿子“接回家”,父亲杜爱斌和母亲赵凤英几乎每天都在对着儿子的照片“唠家常”。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是儿子当兵这些年,一家人团聚最长的一次。去年,父亲突发重病,住进监护室,杜宏也只是回家照顾了半个月,又匆匆返回部队。父亲说:“闭上眼睛,就会想起儿子的模样,看到照片,就像看到他每次离家时那种满怀愧疚的样子。他的心装着我们这个家,更装着边防啊。”

从大年初一到初六,妻子张茜每天都在单位加班,想用“满负荷”的工作状态减轻对丈夫的思念。然而,每当夜深人静,绵绵思念又止不住塞满心头。张茜是杜宏相恋了整整10年的中学同学,直到2014年两人才走进婚姻殿堂。聚多离少的日子,新婚夫妻只能靠这些年才刚刚覆盖到边防的微弱信号保持联系。就在杜宏牺牲的前一天晚上,还与张茜通话,许诺妻子,春到雪融时,带她到到北疆看一看,看看美丽的额尔古纳河,看看一望无际的大森林。张茜没有想到,第一次到丈夫守卫的地方,竟是陪丈夫回家。整理杜宏留下的一封封来信,读着一句句滚烫的话语,张茜泪水长流。

新婚的妻子失去年轻的丈夫,年迈的双亲失去唯一的儿子,他们难以承受这样的狂风暴雨,然而,当这一切成为残酷的现实,他们又必须承受。生活还要继续,他们只能把悲伤埋藏在心底。军地有关部门的同志告诉我们,一家人提出的唯一要求是春暖花开时,让儿媳去看一看儿子守卫的伊木河。如果说,杜宏烈士的军旅人生如同祖国北疆的樟子松一样挺拔,那么他的父母、他的妻子的心灵,无疑如同草原上的白雪一样纯洁。

(三)告别最冷的地方为何热血沸腾?

又一场大雪,覆盖了内蒙古原野。从西到东,雪海茫茫。告别连队的时候,正值元宵节,我们又一次来到杜宏牺牲的地方,为烈士点上一支烟,敬上一杯酒,献上一个庄严的军礼。还是来时的那条森林中的雪路,还是来时的那条界河里的冰道,还是长风肆虐的早晨,还是零下几十度的气温,我们的心中却是热血沸腾,因为我们在感动中经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与升华。正是在这样一种感动中,我们连续采写、拍摄了4期特别节目:《巡逻队伍里没有了他的身影》《远山的呼唤》《知道我在等你吗》《在感动中寻找感动》并配发了评论,文字报道被中国军网、新华网、腾讯网、今日头条等转发,点击量突破千万。网友们跟帖说,这组报道让他们更加理解了新一代的军人和他们的家庭,“军人的壮烈牺牲,家人的默默奉献”,让他们在“感动之后心灵震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奉献在哪里,英雄在哪里,我们就应该到哪里寻找感动。基层至上,群众是根,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往往就在生活的底层,就在火热的一线。虽然,在这个万家团聚的日子里,我们离开温暖的家,走向大兴安岭深处的冰天雪地,然而,我们却在千里冰封的额尔古纳界河畔寻找到了属于我们的感动,从而也收获了有温度的新闻作品。在感动中寻找感动,不正是新闻工作者职责之所系、使命之所在吗?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