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牺牲在北国雪原的边防连长,留给我们永远的思念

杜宏,你与额尔古纳河同在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武元晋 王浩博责任编辑:李娴
2016-05-03 10:49

从军13载,戍边11年

大雪初晴,连队派出一支小分队沿界河巡逻。

在冰面上行走不到半小时,大家的睫毛上都挂满了白霜,面罩上满是冰碴子。战士们告诉记者,伊木河的道路艰险,冬季巡逻只能走额尔古纳河上的冰道,还得时刻提防脚下的暗涌、急流和空膛冰,而夏季巡逻在大兴安岭的密林中,悬崖、沼泽、毒虫、猛兽则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界河边一处已经废弃的窝棚,勾起了战士王宪金的回忆。2011年10月,杜宏带着他和另外一名战士,奉命追捕非法盗猎人员。一路上攀悬崖、穿林海,连滚带爬追踪了数十公里,虽然没发现不法分子的踪迹,但一路捣毁了好几个非法作业窝点。

按计划,3人本该当天就赶到预定哨所休整,但丛林中的路实在太难走,眼瞅着天就要黑了,杜宏当即决定在界河边生火扎营。入夜前,他们选择在江岸一避风处搭建窝棚、点燃篝火,夜里突降大雪,森林中还不时传来令人毛骨悚然的狼嚎。这一夜,杜宏守在窝棚外一宿没合眼,第二天便患上了重感冒。

在伊木河戍边,苦自不用说。这儿的气候条件十分恶劣,一年中有半年是冰封雪裹的酷寒天气,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40摄氏度,最冷时气温低至零下57摄氏度。

可官兵们都说,比苦更难以忍受的其实是寂寞。记者夜宿伊木河,当熄灯号吹响后,除了天上寂寥的星辰,这儿看不到一丝灯火。连队没有互联网,手机上微弱的信号时有时无,方圆数百公里杳无人烟。

从军13载,戍边11年。官兵们说,当兵就在伊木河的杜宏,最知道边关的艰险,可当他军校毕业分配时,却放弃其他机会,坚定地回到了伊木河。

一条硬汉,一腔温情

“他是一条硬汉!”在某边防团采访时,团长孙建国含泪评价自己的爱将杜宏。

去年,杜宏带队参加团里组织的比武竞赛。在400米障碍的赛场上,杜宏过云梯时左臂因用力过猛脱臼,可他断然拒绝现场医护人员的救助,咬着牙向前冲,几次从障碍上摔下来,他又重新爬上去,直至完成全部障碍。虽然没有获得名次,但现场官兵把掌声都给了他。

杜宏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带兵人勇敢,兵就勇敢;带兵人阳光,兵就阳光。一个不怕死、敢打硬仗的带兵人,才能带出一群有血性的兵。”这些年,杜宏在带领连队完成各种急难险重任务时,头发曾被燃烧的房梁烧光,肩膀曾被钢钉穿透、大腿曾被油锯划开十几厘米的口子,对此他都毫无惧色、从不退缩。

杜宏这条硬汉,却留给战友们无限温情的回忆。过年的时候,退伍老兵余德强打来电话说,他又梦到连长了。得知杜宏的噩耗,这位山东汉子在电话那头哇的一声就哭出声来。

有一幕,余德强说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年春天,眼看呼伦贝尔军分区组织的补习班就要开学了,可界河冰道与出山的道路都因异常天气无法通行,这让正在复习备考的余德强着急上火。杜宏也为小余的事急得团团转,他一边向团领导请示派车前来接应,一边带领官兵备好干粮,带上冰锨、铁镐出发了。

冰道上横亘着十几座冰包,这是地下暖泉外溢,遇寒结冰形成的“天然路障”。上百公里的路途,杜宏带人用油锯切出车辙,用冰锨撬出冰印,用铁镐刨出浅沟……然而,当一个高三四米,长数百米的“巨无霸”冰包出现时,让官兵们都为之气馁,连余德强也劝杜宏就此作罢。可杜宏一跺脚,咬牙扛起余德强的行囊说:“就是爬,也要把你送出山。”他带着两名战士,硬是靠两条腿把余德强送到百余公里外的团部。

每天清晨醒来,指导员李东风还会习惯性地走进杜宏的房间。杜宏牺牲的这段时间里,李指导员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总觉得杜宏只是起得太早,去营区四周巡查了,总觉得透过玻璃窗就能看到杜宏顶着白霜从哨所往回跑……

相处4年,李东风一直把杜宏视做亦师亦友的好搭档。一次连务会,上任不久的李东风提出加大骑乘训练力度,并提出要亲自组织督导。见他态度很坚决,杜宏没有明确表示反对,但提出军马长时间散养,突击抓骑乘训练一定要加强组织,否则容易出事。

骑乘训练的第二天,士官吕君楠所乘马匹被踢受惊,一下就把他掀下马背,可他的右脚还挂在马镫里,大家都被眼前这突发的一幕惊呆了。危急时刻,一旁观训的杜宏冒着被马踢伤的危险,一个箭步冲上去抱紧马脖子,将马放倒在地,避免了危险的发生。晚上就寝前,杜宏见李东风仍在为白天的事自责,就前去宽慰他说:“别顾虑太多,有什么难事咱俩一块扛。”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