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就义当日三上绞架 至死保守党的秘密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宋歆 马晓川责任编辑:张硕
2016-06-30 03:02

寻访·李大钊纪念馆

用如磐信仰再造青春中国

■本报记者 宋 歆 通讯员 马晓川

冲决历史之桎梏,荡涤历史之积秽,挽回民族之青春,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者们觉醒、奋斗,乃至不惜慷慨赴死的信仰之所存。 

自1840年以降,神州陆沉,国土沦丧,“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 

呐喊,总会在压迫最深重时迸发;希望,总会在信仰最坚韧时涌动。 

中国马克思主义先驱,正是在这样的雪夜开始觉悟,开始行动。

盛夏时节,我们来到位于渤海之滨的河北唐山乐亭县,这是李大钊先生一生眷恋的故土。分布全县的大钊路、大钊广场、大钊公园,仿佛也在无声诉说故乡人民的追思与敬仰。

大钊路觅园街1号,便是苍松翠柏掩映下的李大钊纪念馆。自广场拾级而上,38个台阶,寓意着先生38年短暂而壮烈的人生。1927年4月28日,北洋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庞大、铁沉的绞架,在照片上闪着恐怖寒光。这副清末民初从欧洲进口的绞架只使用过一次,史料显示,大钊先生当日三上绞架,历时40余分钟,至死也没有吐露党的秘密。诀别之际,大钊先生怒斥刽子手:“不要以为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我们的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革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走进纪念馆,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大钊先生磅礴昂扬的精神世界。在一个展柜中,有数张影印的照片,上面记录着李大钊和陈独秀的通信,那是“南陈北李”在相约建党,在商议谋划未来的青春中国。1920年春天,陈独秀致信李大钊,问应该给新成立的政党取个什么名字?李大钊回信:“叫共产党!”

那时的中国,各种社会思潮、政治力量和政治主张不断涌现,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正面临着“向何处去”的历史抉择。早年负笈日本,已经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大钊先生,回国后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大钊先生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新纪元》等文章,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以敏锐的眼光,深刻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二十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大钊先生再造青春中国的决心和激情,有力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进取精神。1918年11月,大钊先生在天安门广场发表了《庶民的胜利》的著名演说,在现场亲耳聆听的就有青年毛泽东。15日,这篇演说和他的另一篇文章《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刊登在《新青年》杂志上面。李大钊满怀信心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正是在此时,毛泽东开始具体了解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1949年3月,毛泽东在“进京赶考”时深情回忆起大钊先生:“他是我真正的老师。”

创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指导成立中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领导建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短短几年时间,在大钊先生的带领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中国思想界的强大潮流,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大钊先生的思想遗产永远不会磨灭,他播撒的革命种子,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李大钊纪念馆副馆长于海英告诉我们,大钊先生是我党较早认识武装斗争重要性的领导人,他亲自选送刘志丹、张宗逊、王一飞、李运昌等到黄埔军校学习,不少人成为我军知名战将。他还高瞻远瞩地派谢子长、李象九到陕北安定一带发展革命武装,为日后燎原的星火埋下了重要伏笔。

纪念馆大堂中央,汉白玉雕像高高耸立,大钊先生的目光凝视远方、淡定从容。“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雕像下,一拨拨年轻的共产党员,重温着入党誓词。这种跨越时空的交流与宣示,是对共产主义信仰的薪火传承,是后来者对中国共产党创始者致以的崇高敬意,也是对大钊先生用信仰再造青春中国的最好慰藉。

(《解放军报》2016年06月30日 08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