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来信”的前世今生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罗益昌责任编辑:康哲
2016-07-01 03:19

★习主席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习主席这一重要论述是我们党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中铸牢强军之魂的铿锵誓言。我们党95年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充分证明,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永远不能丢的“命根子”

■罗益昌

(一)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毛泽东这首含蓄深刻而又大气磅礴的诗词,写的是景,反映的是我们党初创时期发生在闽西的那段“命运之争”。

1929年5月底,红四军前委会围绕是否取消前委、在红四军内成立军委发生了一场激烈争论,这实质上是建党建军的根本原则之争。这场争论最终因为党中央致红四军前委的“九月来信”的到来而平息。“九月来信”总结红四军创造的建党建军经验,肯定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明确红四军不设军委,请毛泽东回去担任前委书记。这是我党我军早期系统阐述人民军队建军思想的重要文献,为消除红四军内部分歧、克服党内错误思想、确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根本原则、召开古田会议,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军魂,正是在这场争论中孕育而生。今天,回顾这场“命运之争”,对我们仍有诸多重要启示。

我们今天坚持思想建党,仍要注重纠正党内出现的错误思想,最根本的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当前,就是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出成效。

我们今天坚持政治建军,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根本原则和制度,最根本的是铸牢听党指挥这一强军之魂,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权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

(二)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根本原则一经确立,就像破土而出的幼苗,在中国革命的沃土中历经风雨、深深扎根。

红军时期,由于根据地高度分散,“山头主义”向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提出严峻挑战。1935年6月红军会师两河口,一面是骑着高头大马来迎接的张国焘一行,一面是经历千辛万苦、衣衫褴褛的中央红军。当张国焘听到毛泽东带来的队伍不足2万人时,就以四方面军9万人拥兵自重,威逼党中央交出军权。在遭到坚决抵制后,张国焘一意孤行,率部南下,最后走上分裂叛党之路。毛泽东在总结这段历史时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时,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又遭到国民党的挑战。抗战前夜,毛泽东提醒全党全军,要看清国民党的阴谋,并就加强党对军队领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洛川会议上提出“实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在与国民党谈判时提出“保持党和红军的独立性”;在八路军开赴前线时,提出“留下一支部队巩固陕甘宁根据地,使它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力量的大本营”;在抗战关键阶段又提出要弄清“谁领导谁”的问题,决定成立由朱德任书记的前方军分会、由他亲自担任代理主任的军委总政治部。这一系列措施确保了党对八路军的领导,充满着深谋远虑的政治智慧。

八路军组建初期,由于取消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部队出现令人担忧的现象。时任总政治部组织部长的黄克诚到115师调研发现,即使从井冈山下来的老部队,不到两个月,军阀习气就开始滋长。党中央及时恢复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制度,并就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从15个方面做出规范,八路军由此很快恢复了优良传统和战斗力。这充分说明军魂是须臾不可离开的“命根子”。

回顾中国革命战争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正是因为有了军魂,我军才战胜重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党的正确领导让红军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创造了长征这一人间奇迹;党的正确领导让八路军新四军夺取平型关、“百团大战”及敌后游击战的一系列胜利,振奋了全国抗战信心;党的正确领导让我军发起三大战役,以“横扫千军如卷席”之势解放了全中国;党的正确领导让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取得五次战役胜利,打破了“联合国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党领导人民军队打胜仗的历史使我们懂得,党的领导是我军深得民心之根、发展壮大之源、夺取胜利之本;也使我们清醒认识到: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对那些“只唯书”“瞎指挥”、脱离实际的思想和行为要坚决纠正;必须警惕“山头主义”,对那些“垒山头”“小圈子”、结党营私的苗头和倾向要冒头就打,使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坚不可摧,砥柱中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