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军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摘登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李建文 等责任编辑:乔梦
2016-07-01 04:15

王金丽:党的事业是人生价值所在

■董 澄 田志轩 本报特约记者 吴 旭

“亲爱的妈妈,临别那天,你的表情轻松淡定,我的泪水却早已打湿眼眶……”这是一个女儿写给她母亲的一封信。女儿写这封信时,她的母亲正在地球的另一端,在海军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编队中执行心理保障任务。

近日,南京政治学院赴海外执行重大任务教员事迹报告会上,上海校区军事心理与心战系教授王金丽的报告,引起全院2000余名官兵的强烈反响。

1995年,研究生毕业前夕,时任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研究生部团委书记的王金丽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几年后,王金丽和丈夫作为特殊人才被引进珠海市,成为当地仅有的两名心理学博士。

“作为党员,为国防建设事业奉献更能体现我的人生价值。”2001年底,王金丽了解到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正在筹建全军第一个心理学系,埋藏在心底多年的军人情结被再度唤起。第2年,她和丈夫双双携笔从戎,穿上心仪已久的军装。

凭借过硬的专业素质,王金丽很快成为学科建设的顶梁柱,先后开设10余门课程,主持参与国家、军队级课题研究3项,出版个人专著5部,参编、参译著作8部。她经常说:“面对组织的信任重托,更要把党的事业当作自己终生的追求。”

2008年汶川地震后,学院上海校区军事心理系召开紧急会议,确定首批开赴四川震灾地区参与心理援助的专家小组人员名单。王金丽的发言引人注目:“救灾官兵大多是80后、90后,我如果过去的话可以给他们带来‘妈妈’的感觉!”

最终,王金丽成为“军队抗震救灾心理服务专家组”成员。进山之前,王金丽得知了一位熟识的心理咨询师不幸遇难的消息。面对余震、滑坡、感染等重重危险,她发了条短信给丈夫:“为人民群众付出一切,就是我的使命!”

经历了生死,更觉肩头的担子重。从汶川归来,顾不上休整,王金丽就投入到为群众服务的事业中。 

作为心理援助专家,王金丽每个周末都为上海市民提供心理咨询,其中包括对有自杀倾向者的心理干预。无论清晨还是深夜,无论寒冬还是酷暑,只要电话响起,她都迅速奔赴现场救人,运用专业技术使一个个绝望的生命重获新生。

抗击“非典”一线,她不惧肆虐的病魔,第一时间为医护工作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

“世博”现场,她马不停蹄为5000余名青年官兵开展心理服务,甚至没来得及走进场馆参观。

护航期间,她创办“好心情聊天室”,对400余名官兵进行了心理测评,并在狭小的住舱里完成了《护航官兵心理健康服务手册》书稿。

往事一幕幕,点滴现冰心。报告会上,王金丽深情地说:“远航的舰队中,党组织是移动的‘战斗堡垒’;人生的航程里,鲜艳的党旗就是前进的方向!”

全忠:只为践行全心全意忠于党

■本报特约记者 赵 品

北京军区善后办有位戴眼镜、斯斯文文的大校,每天都有接不完的电话、处理不完的工作,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救火队长”——他就是不久前刚被调整为政工组老干部处处长的全忠,此前曾在原北京军区信访办主任岗位上干了近10个年头。

采访中,全忠回忆起7岁那年父亲为自己改名的经历。原来,全忠曾名叫“全中”,弟弟叫“全国”,寓意兄弟俩生活在幸福的新中国。后来,一辈子行医的父亲觉得,吃水不忘挖井人,后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于是给他的名字加了个“心”,改名为“全忠”,取意“全心全意忠于党”。

1990年,高中毕业后,全忠来到村委会工作,干得风风火火、有声有色。可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入党道路却一波三折。第一次全村党员大会审议他入党时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紧张啊,一屋子熟悉的乡亲长辈、亲戚朋友,平日里大家特别亲切,可会场上却异常严肃,丝毫不留情面,专捡问题说,就连对自己特别好的堂舅,也投了反对票。”最终,多数党员认为全忠尚需历练。

第二次党员大会依然没有通过。直到第三次党员大会,全忠才赢得了多数村民党员的支持,光荣加入了党组织。

说起两次入党“受挫”,全忠动情地告诉记者,“每一张反对票,都代表着党员们对党的尽职尽责,他们给我提意见、指缺点,其实是对我寄予厚望,这辈子我都感谢他们!”

此后,全忠参军入伍,学习步兵指挥专业的他,没想到竟和信访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2006年9月,到信访办报到的第一天,他就把“自己的态度释放的就是组织的温度”作为座右铭,始终以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倾尽全力为信访群众解难帮困。

某部退伍战士张某,服役期间留下伤病,退伍时所在单位未给其办理评残,其家人多次上访。后来,全忠顶着压力,费尽周折找到了当年张某的送兵干部,最终在送兵干部的协助下,为张某补办了评残手续,令其家人感动不已。

去年年底部队调整改革时,许多人想去军委机关、陆军和战区机关,可全忠却“逆流”而行,主动要求到善后办工作。家人和同事很不理解,全忠却有自己的道理,“改革关头,组织最需要我的地方,就应该是我要去的地方。”

“谢谢您,全主任,我们反映的住房公积金问题,不到两天就解决了,真是没有想到,为您和咱善后办点赞!”采访期间,全忠的手机滴滴响,原来是退休职工发来的感谢信息。

记者发现,类似的感谢信息,在全忠的手机里还有许多。善后办领导向记者解释说:“可别小看这些信息,每个留给善后办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群众点赞的分量是沉甸甸的!”

张红娟:用行动报答党的恩情

■施绍江 王礼光 本报记者 周 远

“开学孩子们就上小学了,我给他们准备些学习用品。这是小军玉的、这是桑周的……”

6月19日,记者采访解放军第153医院妇产科主任张红娟时,她正在细心地为孩子们准备书包、识字挂图、益智玩具等礼物。6年前,张红娟在玉树抗震救灾期间,亲手护佑73个小生命来到人间,聆听到他们的第一声啼哭。近7年来,尽管距离远了,张红娟的关爱并没有断线。

“没有党和人民的关爱,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要用一辈子报答党的恩情。”1981年秋天,张红娟刚满9岁,突然接到一个噩耗:担任空军某师领航室主任的父亲,驾驶我国先进战机试飞时飞机突发故障,在塔台多次指示他跳伞的情况下,坚持尝试为国家挽回损失,最终牺牲在天山山脉。

作为烈士的女儿,张红娟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

家中失去顶梁柱,但组织伸出了一双双热情之手,帮助她解决了生活上的难题,让全家人倍感温暖。知党恩、感党恩,在张红娟心中成为不变的信念。

在解放军第153医院,张红娟是一面“金字招牌”,微笑与谦和常挂在脸上,很多患者都是慕名而来。张红娟为啥会这么受患者欢迎?该院政委高斐一语中的:因为张红娟最能替患者着想。

在张红娟眼里,药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来赚钱的;来医院的人都不容易,能省一分绝不多花一厘,能用普通药一定不用高价药。张红娟给自己立下这样一个规矩:尽量开小处方,尽量用廉价药,尽量少做检查。

新疆籍老人王亚茹,年近六旬,在郑州探亲期间查出患有子宫癌,手术后,需要进行多次化疗。张红娟专门为她制订了一套方案,三步并两步,两样药并一样药,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既减少了费用,还减轻了痛苦。考虑到来回路途远,张红娟劝老人用调整好的方案在当地治疗,老人却说:“路途再远我也不怕,我就相信你!”

“把手放下来,这样会好受点。”6年前,玉树地震废墟旁边一座野战方舱医院里,张红娟独自守护在产妇达珍身边。

达珍是张红娟到达玉树后的第一个接生对象,当时室外气温降到零下10多摄氏度。张红娟担心达珍冻着,不时帮她压一压被角,每隔20多分钟就要听一下胎心,连续3天加起来睡了不到10个小时。

“每一个新生命的到来,就给灾区群众带去一份希望。”张红娟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她以顽强的毅力做好每一台手术,救治好每一个病人。

在玉树奋战的62天里,凭着精湛的医术,凭着对灾区人民深切的爱,她创下接诊病人2000余例个个满意、手术27例无一感染、接生73名孩子全部存活的纪录。

时至今日,张红娟始终铭记“要用一辈子报答党的恩情”的誓言……

陈鹏:时刻牢记入党时的誓言

■本报记者 张 放

听到通报表彰的那一刻,一股热流涌上陈鹏心头,两行男儿泪夺眶而出……

6月15日,某野战输油管线大队党委宣读了表彰通报,该大队运输连代理排长、四级军士长陈鹏被评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

普通一兵,平凡岗位,陈鹏用牢记使命、献身强军实践的行动,兑现了入党时许下的铮铮誓言。

四川省广安市白坪乡双鼓坪村,这个坐落于川渝交界,大山深处的静谧山村是陈鹏的故乡。少年时的陈鹏,心中装着两个偶像。一个是村支书曹勇,他带领大家搞种植、搞农业观光,村里发展日新月异;另一个是中学班主任余荣,他说服父母让自己免遭辍学,对自己百般关爱。

再后来,陈鹏了解到曹支书和余老师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形象正是千千万万先锋模范的真实写照。“一定要成为一名党员,成为像曹支书和余老师一样的人。”对偶像的崇拜,逐渐升华为一名青年爱党信党跟党走的矢志追求。

2003年,陈鹏应征入伍,被分配到四川省军区一个后勤单位。没有全训部队的艰辛,离家又近,本是许多人羡慕的好事,但陈鹏却一直想到条件更艰苦、任务更繁重的地方去磨炼自己。

有心人,天不负。2006年,原成都军区举办修理技工骨干集训,陈鹏取得了集训考核第一的好成绩。恰逢某野战输油管线大队到集训队选贤,作为一支应急机动作战力量,大队演训任务繁重,而且离家数千公里,陈鹏却毫不犹豫地递交了申请。

“党员是我的偶像,入党是我的梦想。”陈鹏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学理论、练操作,积极争取每一次锻炼机会,在新的单位陈鹏很快成为业务骨干,并当上副班长、班长,又成为运输连设备检修排代理排长。

9年前的“七一”,对陈鹏来说,是一生中非同寻常的日子。经过一年考察,他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多年的心愿终于达成,但陈鹏心中却并未轻松,反而感觉肩上担子更重。

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大队受命开赴一线救灾。陈鹏冒着房屋随时可能倒塌的危险,一次次冲进屋内将受困群众和贵重物品抢救出来。群众安全转移了,陈鹏却在救援过程中留下了道道伤痕。

去年,部队赴雪域高原演习,在水面架设输油管线时,一台泵机出现短路。为了方便维修,陈鹏一下子跳入冰冷的水中,一泡就是40多分钟。泵机及时修好,演习顺利进行,陈鹏腰部以下却被冻得毫无知觉,被战友抬到了卫生所。

从抗洪排涝、森林救火,到地震救援,陈鹏始终带头冲在一线,除了收获数十项荣誉以外,最大的收获是他内心的坦然和淡定。

战友们告诉记者,陈鹏经常在党小组会上说一句话:“时刻牢记入党时的誓言。”话虽朴实,掷地有声……

(《解放军报》2016年07月01日 10-11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